翻新时间:2023-07-19
《再见了,亲人》导读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选自现代作家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一文。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归国前夕同朝鲜人民在车站热情话别的动人情景,热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深情厚谊。
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亲人”展开。全文六个自然段,一、二、三个自然段分别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催人泪下的往事,赞扬了他们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是志愿军的亲人。后三个自然段,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课文前三自然段按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自成段落,由于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结构上基本相同,因而教学时无需逐段、逐句一一讲解,可采取重点导读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段。教师检查自学效果,对第二、三段中的重点词句作适当点拨。这样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拟订为:
1.使学生懂得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的战斗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运用反问句表达强烈感情的写法;会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学生自学第二、三段和最后一段,总结课文。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读准生字,运用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词。
2.想想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课文中写了哪些亲人,哪些事例?
二、揭题解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提问: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指谁?课题上的中心词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亲人”原指直系家属,比喻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人,课文中的“亲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鲜人民。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课题上的中心词是“亲人”。)
2.简介课文的背景材料。(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课文,听录音,让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进那人头攒动,相互道别,两情依依的场景中去。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亲人写了哪些内容?(讨论后明确:课文分别写了大娘送打糕,救伤员;小金花救老王;大嫂挖野菜的事。)
四、理清脉络,划分段落
接问:根据上面内容该怎样分段?为什么?(讨论后明确: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爱志愿军的事,可以自成段落,后三个自然段抒发志愿军与朝鲜亲人的惜别之情,这样课文可分四段;也可将前三自然段合在一起为一段。这样课文就分两段。)
(一)讲读第一段,要体现教师的“导”。
1.默读课文
按照“志愿军劝大娘不要相送——具体事例写大娘爱志愿军——反问句肯定深厚情谊”的顺序,给这段话分层。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概括表现大娘爱志愿军的句子。
(交流后划句: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娘爱志愿军?为什么?(突出关键词:多少、慈母般、心血。)
接问: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起承上启下作用,是个过渡句。)
设问:这句话是怎样承上的呢?大家齐读第一层。读后师述:志愿军劝大娘不要相送,告诉大娘,我们永远是不会忘记您的,为什么呢?因为“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这句话就是这样来承接上文的。那么,又引出下面的什么内容呢?(引出大娘是怎样爱志愿军的。)
再问:大娘爱志愿军,文章中具体写了几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学生看书划词。(从“记得”、“还记得”两个词语能判断出是写了两件事。)
3.指名读第一件事。
(1)思考:这是一件什么事?(归纳并板书: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2)默读,找出一个最能体现大娘爱志愿军且又高度概括的词语。(交流后划词:雪中送炭)“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什么?课文中“雪中送炭”指什么?(交流后明确:“雪中送炭”是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急需食物的情况下,大娘为他们送去了打糕。)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大娘“雪中送炭”的?(划出句子:“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圈出重点词。(带着、顶着、冒着、穿过。)从这些词你能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说明大娘对志愿军怀着多么深厚的情谊。)
(3)指导有感情地读第一件事。
4.指名读第二件事:
(1)思考:这是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回答后板书: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划出最能体现大娘爱志愿军的两个关键词。(背进、丢下。)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词最能突出大娘爱志愿军?(讨论后明确:这一“丢”、一“背”,集中体现了大娘在危急关头,首先想到的是志愿军的安全,而不是自己的亲人——“唯一”的小孙孙。可见大娘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的亲人。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5.齐读最后一句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句?谁能把它改为陈述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教师小结:
(1)这一段写志愿军与大娘在车站话别,追忆了大娘爱志愿军的两件事,告诉我们大娘是志愿军的亲人。
(2)我们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学习这一段的:先默读课文,划分层次;再找出概括句并理解句意;然后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二)学生自学第二、三段。
师述:课文的第二、三段与第一段在写法和结构上都基本相同,同学们可以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段。大家边读书,边思考,边划词句,边体会。(教师起检查、引导、归纳和总结的作用。)
1.讨论第二段,要突出以下几点:
(1)扣住关键词“刚强”,理解小金花的刚强表现在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嘴角仅抽动两下。
(2)抓住重点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从小金花的动作、神情、语言中领会小金花的刚强性格。
(3)从小金花和妈妈救侦察员老王的事例中体会小金花爱志愿军的感情。
2.讨论第三段,要突出以下几点:
(1)着重抓住过渡句“……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友谊”,从大嫂架双拐,不顾山路崎岖送志愿军的事,理解大嫂对志愿军的情谊之深。
(2)抓住重点句:“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跟到前沿阵地上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理解大嫂为了志愿军吃上蔬菜而不顾个人安危,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感人至深。)
(三)教学第四段,着重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
1.轻读课文
看“再见了,亲人”这样的句式在文中出现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明确:反复出现三次充分体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难分难舍之情。三次出现,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2.提问
志愿军为什么对朝鲜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讨论后明确:志愿军与朝鲜亲人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并肩战斗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热爱朝鲜的土地实际上是热爱朝鲜人民。)
3.接问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抒发了志愿军热爱朝鲜亲人的强烈感情。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4.指导朗读
速度要慢,语调要轻,“亲人”、“土地”、“在一起”要读得有力度,深沉,最后一句音调逐步降低,越来越轻,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五、总结课文
提问: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这些事是围绕着什么中心写的?(明确课文的中心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抒发了志愿军与朝鲜亲人的惜别之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温暖
- 竹
- 父爱无边
- 爽爽篮球赛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环境靠大家
- 呼噜小猪
- 小小图书角
- 难忘的春节
- 《青铜葵花》读后感
- 软陶制作给我的启示
- 神奇的汉字
- 变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秋天的颜色
- 中学体育器材室管理制度
- 网络管理员职责
- 行政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 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参考
-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 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 科学探究室管理制度
- 小学音乐室管理制度
-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 小学教科研制度
-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 茶政办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意见措施
- 电力事故抢修应急预案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问题研究民法论文(1)
-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民法论文(1)
- 占有与所有权源析
- 举证时限的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想民法论文(1)
-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民法论文(1)
- 试论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执行民法论文(1)
-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四)民法论文(1)
- 有关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民法论文(1)
- 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几点思考民法论文(1)
- 刍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_民法论文(1)
- 被省略和被扭曲的过程民法论文(1)
- 法定夫妻财产制立法模式与类型选择民法论文(1)
- 论日耳曼财产法团体主义特征民法论文(1)
-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民法论文(1)
-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三)民法论文(1)
- 《松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松鼠》教学设计9
- 《松鼠》说课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1
- 《松鼠》教学设计7
- 《鲸》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鲸》教学设计14
-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鲸》教学设计13第一课时
- 《鲸》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松鼠》教学设计10
- 《松鼠》教学设计8
-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鲸》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鲸》快乐练习: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