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2
《狼牙山五壮士》导入新课教学反思
每上新课,教师如果只是用抽象的语言直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方法导入,很难将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要让学生能够及时进入角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导入教学技巧,要善于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情感升华,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导入,我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新课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学生配乐(抗日战歌)讲抗日英雄故事。
二、教师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故事,老师一直想讲给你们听,故事是这样的: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里,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没有人应答,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才有人答“到”。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个英雄连队的前5名战士曾在抗日战争中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展示课题。
三、齐读课题,从这个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地点、人物)
如果说“五壮士”只是告诉我们事件的主要人物,那我认为用“五战士”也可以表示为什么这里要用“五壮士”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壮”字的?
四、那么在狼牙山上围绕着“五壮士”发生了什么事呢?结果怎样?
学生自读课文,进入新课学习。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的一段激情导入比较好。尤其是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当时把全部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身上,激发了学生探求答案的愿望。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带人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情节中。
2、课题解得好。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紧紧抓住“壮”字,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便于学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不足之处:
1、学生配乐讲故事的情境、气氛虽然有利于他们快速进入角色,但花费一定的时间,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进度。这个环节可以通过课前安排一节实践活动课来完成。这样,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效果会更好。
2、揭示课题、点明中心,想法很好。但在解题的同时应在“壮”字下板书重点符号。使学生一目了然。
3、点题后,应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壮烈?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样,就顺理成章的过渡到第一课时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上。
由本课导入设计反思使我想到:虽然我们已经站在了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但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反思这节课后,后来的课文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尤其是在25课《珍珠鸟》的教学中,学习居然抓住了我心中已设计好的板书要点,我惊讶、折服。老师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包饺子的风波
- 难忘的"六一"
- 给市长的一封信
- 课余生活
- 我的课余生活
- 我的课余生活
- 考试感想
- 我会七十二变
- 快乐无处不在
- 我的课余生活
- 享受读书的乐趣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一件后悔的事
- 课余生活乐趣多
- 快乐无处不在
- 少先队寒假计划
- 教育局教育科工作要点
- 信息技术工作要点
- 大班下学期班务计划
- 城区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方案
- 人口与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考评方案
- 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实施意见
- 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 毕业生实习动员会方案
- 国资委党委工作要点
- 寒假活动计划
- 党员冬训实施意见
- 小学生寒假学习生活计划
- 元旦、春节期间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 国土局整改措施
- 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历史影响(1)论文
- 税捐法与民事法(1)论文
- 昆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 关于海洋油污损害赔偿的现实与理性思考(1)论文
- 关于××通信企业XX客户保留策略的研究
- 司法与媒体的复杂关系与简单关系(1)论文
- 民本和民权(1)论文
- 园林中的借月造景
- 检察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1)论文
- 建筑物屋面立体绿化施工方案
- 一些对罗尔斯的批评
-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求
-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研究任务书及开题报告表
- 资本支配下的技术控制:时空重构(1)论文
- 教育振兴贫困、落后地区,说起来很动听(1)论文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2
-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4
- 《风筝》教学设计4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风筝》教学设计5
- 《秋天的雨》教材简说
- 《风筝》教学设计3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1
- 《秋天的雨》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