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导入新课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导入新课教学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2

《狼牙山五壮士》导入新课教学反思

每上新课,教师如果只是用抽象的语言直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方法导入,很难将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要让学生能够及时进入角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导入教学技巧,要善于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情感升华,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导入,我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新课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学生配乐(抗日战歌)讲抗日英雄故事。

二、教师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故事,老师一直想讲给你们听,故事是这样的: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里,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没有人应答,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才有人答“到”。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个英雄连队的前5名战士曾在抗日战争中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展示课题。

三、齐读课题,从这个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地点、人物)

如果说“五壮士”只是告诉我们事件的主要人物,那我认为用“五战士”也可以表示为什么这里要用“五壮士”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壮”字的?

四、那么在狼牙山上围绕着“五壮士”发生了什么事呢?结果怎样?

学生自读课文,进入新课学习。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的一段激情导入比较好。尤其是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当时把全部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身上,激发了学生探求答案的愿望。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带人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情节中。

2、课题解得好。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紧紧抓住“壮”字,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便于学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不足之处:

1、学生配乐讲故事的情境、气氛虽然有利于他们快速进入角色,但花费一定的时间,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进度。这个环节可以通过课前安排一节实践活动课来完成。这样,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效果会更好。

2、揭示课题、点明中心,想法很好。但在解题的同时应在“壮”字下板书重点符号。使学生一目了然。

3、点题后,应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壮烈?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样,就顺理成章的过渡到第一课时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上。

由本课导入设计反思使我想到:虽然我们已经站在了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但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反思这节课后,后来的课文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尤其是在25课《珍珠鸟》的教学中,学习居然抓住了我心中已设计好的板书要点,我惊讶、折服。老师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包饺子的风波
难忘的"六一"
给市长的一封信
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
考试感想
我会七十二变
快乐无处不在
我的课余生活
享受读书的乐趣
给爸爸的一封信
一件后悔的事
课余生活乐趣多
快乐无处不在
少先队寒假计划
教育局教育科工作要点
信息技术工作要点
大班下学期班务计划
城区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方案
人口与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考评方案
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实施意见
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毕业生实习动员会方案
国资委党委工作要点
寒假活动计划
党员冬训实施意见
小学生寒假学习生活计划
元旦、春节期间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国土局整改措施
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历史影响(1)论文
税捐法与民事法(1)论文
昆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海洋油污损害赔偿的现实与理性思考(1)论文
关于××通信企业XX客户保留策略的研究
司法与媒体的复杂关系与简单关系(1)论文
民本和民权(1)论文
园林中的借月造景
检察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1)论文
建筑物屋面立体绿化施工方案
一些对罗尔斯的批评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求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研究任务书及开题报告表
资本支配下的技术控制:时空重构(1)论文
教育振兴贫困、落后地区,说起来很动听(1)论文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2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4
《风筝》教学设计4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风筝》教学设计5
《秋天的雨》教材简说
《风筝》教学设计3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1
《秋天的雨》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