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晏子使楚》听课摘要
说明:教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时调整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故只能以摘要的形式记录课堂教学的大致情形。仅供参考。
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
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生:是晏子的聪明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师:(启发)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
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经过老师多次启发,学生仍然不能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于是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分角色表演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创设情境体验当时晏子是怎样想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渐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三、四段仍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读书、表演、讨论,感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晏子使楚————维护国家尊严
钻洞 只好
无人 只好
囚犯 只好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又看到了春姑娘的身影
- 神奇的“笔”形钻地机
- 美丽的梨花
- 新编《孟母三迁》
- 读《太阳请假的时候》有感
- 第一次炒鸡蛋
- 我爱校园里的小狗
- 当我遇到困难时
- 板凳和雪花都笑了
- 踏苏堤
- 我爱《小学生之友》
- 我的梦想
- 时空隧道
- 左右之间的美
- 咱们班的“疯丫头”
- 从“酷儿”看商业卡通角色营销
- 论我国许可执行之诉_法学理论论文(1)
- 如何培养好的经销商
- 法律思想的形成_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及其与社会盛衰之关联_法学理论论文(1)
- 罗马法学家的活动与贡献_法学理论论文(1)
- 从“法制”到“法治”的中国语境_法学理论论文(1)
-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营销方法与技巧
- 关于网络对家具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分析
- 中国传统契约文书的概念考察_法学理论论文(1)
- “赔命价”:一种规则的民族表达方式_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析
- 试论Web2.0的网络口碑营销
- 模仿变成创新是提升销量方法之一
- 我国服装品牌经营策略探析
- 《普罗米修斯》教学建议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 《渔夫的故事》教学案例(片段)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渔夫的故事》教学建议
- 《全神贯注》教学建议
- 《桂林山水》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建议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片段)
- 《她是我的朋友》课例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教学案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