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1
《草船借箭》的人物语言
通过人物语言来刻划人物形象及展开故事情节,是《草船借箭》一课的一大特色。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注意分析人物的对话,对加深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是很有益处的。
这篇课文写周瑜的“忌”和诸葛亮的“智”,故事自始至终的语言交锋都写得很生动。一开始就让诸葛亮同周瑜展开了舌战。如第二自然段,除了一两句简短的叙述性句子外,其余的文字全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两人一接触,周瑜就对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既是疑惑而问,又是因忌才而试探。诸葛亮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用弓箭最好。”语言坚定果断。第二句对话,周瑜接过诸葛亮的话头,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既然你说“用弓箭最好”,那我正好顺水推舟,让你“造十万枝”,而且还说“这是公事”“不要推却”,看你如何是好,足见其极为狡猾,又自尊自傲。然而,诸葛亮不仅不推却,反而一口应承:“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并问“十万枝箭什么时候用?”坚决的回答,沉重的反问,有礼有节,完全出乎周瑜意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才智高强、百难不倒的气势。第三句话,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的回答是对周瑜的坚决否定:“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这个回答,切中要害地说明他精通军事。接着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只要三天。”一个“只”字,语气非常肯定,充满了信心,更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周瑜是望尘莫及的。诸葛亮才气纵横 ,周瑜对他更是妒忌。第四句对话,周瑜又以“都督”的架子和权势威胁诸葛亮:“军营里可不能开玩笑。”语气骄横,咄咄逼人。诸葛亮却毫不畏惧,回答:“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这一回答,正合周瑜之意,他以为诸葛亮进了他的圈套。
随着对话的继续,人物形象也刻划得越来越深刻。如第三自然段,周瑜对鲁肃说:“我得吩咐军匠们,造箭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就定他的罪……”周瑜妒才忌能,想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到这里已暴露无遗,读者也为诸葛亮的安危有几分担心。第四自然段,写诸葛亮跟鲁肃的对话,说要向鲁肃借“二十只船”,“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并告诉鲁肃“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由此可见,诸葛亮心明眼亮,早已识破周瑜的险恶用心,说明他办事机智、谨慎,不留破绽。孔明的形象在逆境中得到了展现。
第六、七自然段写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使诸葛亮的形象更趋完善。“你叫我来做什么?”“请你去取箭。”“哪里去取?”“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这两句对话,恰好显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连鲁肃也难以想象,所以他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他充分分析和运用当时的自然条件,巧制曹兵,圆满完成了任务,可谓料事如神,胆略过人。最后连十分妒忌他的周瑜也不得不哀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者通过周瑜叹服的话语来反衬诸葛亮的才干,使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总之,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对比之下,读者自然会得出结论:周瑜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诸葛亮恢宏大度,谦虚礼让,才气纵横,神机妙算,不愧大将风度。
其次,这篇课文的人物对话,还起到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如第三自然段,鲁肃说:“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承接前面的故事,又引出这一自然段末尾周瑜的话“你去探听探听……回来报告我”。周瑜这句话,又引出下面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和鲁肃回报周瑜的情节。又如第五自然段,周瑜说:“到了第三天早上,看他怎么办!”有了这句话,就推动故事向高潮发展,引出下面诸葛亮第三天早上“草船借箭”的故事。最后,以周瑜叹服诸葛亮的话作结,回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严谨。
这篇课文的人物对话,始终紧扣题眼,处处围绕着“借箭”一事交锋,使读者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文章内容集中,中心突出,主题鲜明。在讲授时,应抓住语言特点,加以分析点拨,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容易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小的我
- 我喜爱的铁甲玩具小狗
- 踢毽子
- 橘子
- 日记一则(起点)
- 快乐的一天
- 我爱春天
- 春天来了
- 热闹欢腾运动会
- 老鹰捉小鸡
- 洗碗
- 春天
- 第一次买东西
- 电脑打水印
-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要有广告创意先要找出销售难题
- 广告口号写作技巧的对偶成联法
- 广告口号的功能
- 广告创意的特征
- 广告创意中意的作用
- 广告口号写作技巧的幽默机智法
- 广告标题范文
- 广告文稿要有超前意识
- 广告创意应该怎样创意
- 广告口号写作技巧的叙述法
- 广告口号写作要求的构思要巧
- 广告口号的概念、叙述
- 广告创意中意的含义
- 广告标题撰写原则一新颖独特
- 广告标题的表现形式
- 浅谈邯郸高速公路绿化
-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 治理超载应从源头抓起
- 关于国际海运企业并购分析及启示
- 对南太焦线战略装车点建设的思考
- 当代学生如何辩证地看待流行歌曲
- 浅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
- 对音乐治疗学的定位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之我见
- 谈昆曲的笛子伴奏
- 论古筝演奏艺术的表情性
- 音乐传播学视野下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展望
- 试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 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 浅谈辛亥革命前夕的乐教思想
- 论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器乐教学
- 《葡萄沟》教案
- 《葡萄沟》教案
- 《黄山奇石》教案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案
- 《燕子》教案
-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 《看电视》教案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