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8
《窃读记》教学设计之3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拓展(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
1、问: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提示: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
明确: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
2、拓展材料
(1)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
(2)分发材料;
(3)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
3、总结:
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4、联系实际:
(1)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板书设计:
窃读记
“窃”林海音
“窃读”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略写窃读方法
----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课后记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某一篇课文熟记在心,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则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和破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了解运用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为生动、更为丰满;
5、让学生学会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提高理解能力;
6、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得到的更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小的纸币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妈妈的爱
- 歇后语对对碰
- 奇特的鞋
- 慈母情深
- 一件礼物
- 我是宇宙的主人
- 观《狼图腾》有感
- 磨擦力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老家的夏天
- 创造力
- 我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_刑法论文(1)
- 未遂犯刑事责任归结_刑法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
- 立法的效力问题研究_刑法论文(1)
- 医疗事故罪的实体认定及证明责任_刑法论文(1)
- 论刑法的政策化倾向_刑法论文(1)
- 推动红木产业发展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设立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司法救济金制度探讨_刑法论文(1)
-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与策略
- 略论强化刑事法治下的人权保障_刑法论文(1)
- 困境与出路:司法审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缺位_刑法论文(1)
- 试论“电子狗”应当合法化_刑法论文(1)
- 商业受贿罪量刑立法的不足与矫正论_刑法论文(1)
- 试论刑讯逼供的产生根源及防治对策_刑法论文(1)
-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建之探讨_刑法论文(1)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材简介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 《匆匆》一文教学感言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凡卡》教后记
-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案
- 《匆匆》教案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之一
- 《桃花心木》案例分析
- 《我最好的老师》教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