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30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风筝
- 吹泡泡
- 我的小卧室
- 吃西瓜
- 我是学校小导游
- 歪尾巴的小金鱼
- 护士节
- 我的学校
- 谁来帮帮我?
- 巧“捞”菜刀
- 我学会了转呼啦圈
- 梦游海底
- 小熊真可爱
- 蚯蚓真有趣
- 文竹
- 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 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及思考
- 浅议服装销售技巧
- WAP环境下的服装销售培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浅谈水彩画的发展与水色语言(
-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 浅谈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定位的思考
- 认知语言学架构下的修辞学研究
- 公共空间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变迁
- 分析民族化包装艺术
- 分析食品包装方式教学路径
- 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
- 静态与动态:论汉英中性词的语义偏移
- 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言形式
- 网上服装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基础篇
-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
- 《儿童诗两首》整体阅读感知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素材
- 《儿童诗两首》重点问题探究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梳理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写作篇
- 《杨氏之子》重点与难点提示
- 《儿童诗两首》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 《杨氏之子》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