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翻新时间:2022-12-17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最熟悉的陌生人
- 不想知道结局
- 雨中
- 青春不再留白
- 走过高三
- 远方
- 不孤独的黑夜
- 寂寞
- 聆听花开
- 泪殇
- 没有你在身边的日子
- 活着,才有希望
- 旅游
- 胡言
- 关于一场时间的拾遗
- 转炉煤气自动回收及程序优化方法
- 浅谈煤场自燃的预防
- 智能化变电站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 石化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研究
- 浅谈电气与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 探讨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
- 供热节能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 小型泵站电力损耗与有效利用的对策
- 关于娱乐场所中多媒体音视频使用的探究
- 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探索
- 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
- 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及其管理
- 电厂热工自动化的保护意识
- 对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探讨
-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浅析
-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与学时学分
-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三)
- 语文课改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 寓情于景 朴素即美
- 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合理“误读”
- 《观潮》说课
-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
-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 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实验课本——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简介
- 生命的抉择与感动
-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下)
- 新课标下怎样引导新教师听课
- 洪镇涛:大兴诗教 奠定根基
- 转变阅读教学的视角
- 初中语文知识大盘点(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