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月光曲》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预习】(课前)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
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
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
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
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
(1) 盲姑娘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
(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
(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并不放弃
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
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感情朗读)
(2)师:盲姑娘这么贫穷,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
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
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
2.梳理问题。
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
1.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
2.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
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
4.欣赏《月光曲》片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扭秧歌
- 我
- 怀念我的小兔
- 日全食
- 漫画《父与子》
- 我爱你中国
- 乖乖
- 不听话的小树
- 赶会
- 飘飞的柳絮
- 挨打
- 君子兰
- 爷爷来了
- 怀念我的小狗
- 小猫和鱼的故事
- 继受与创新:高科技时代物权法的发展(中)(1)论文
-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1)论文
- 在观展表演范式下分析偶像剧对青少年的影响
- 近年来中国工人的政治参与
- 评泰国电影《爱在暹罗》的价值
- 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试论建立统一的安全保障义务(1)论文
- 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法律诉讼探析(1)论文
- 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 分析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
- 体育微电影的宣传功能
- 传播学视域下的留守儿童微电影
- 继受与创新:高科技时代物权法的发展(上)(1)论文
- 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1)论文
- 试论地役权制度的存在价值(1)论文
- 《两只小狮子》
- 《坐井观天》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静夜思》教学谈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
- 《画风》教案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片段
-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雷雨》教学片段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