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于物理课堂

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于物理课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于物理课堂

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于物理课堂

人类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形成、发展,以后又逐步分裂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简而言之为“文”、“理”两种文化。两种文化的分裂,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意义上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特别是使科学文化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而迅速发展。两种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她们交叉互动,彼此融合,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财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显得更加迫切。这种融合包括文化内涵的交流渗透、思维方式的相互影响和认知途径的彼此鉴戒。

物理学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物理学的研究需要坚实的实验基础、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高度的抽象能力,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大成。因此,物理教学理应成为文理两种文化交融的有效载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进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秀的人文文化传统。 在物理课堂中引入中华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文理两种文化的交流,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多年来,我们尝试在热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里,仅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热含妙理”[1]为例谈谈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热物理学”是研究热现象的理论。“热 含妙理——热物理趣谈”以使人文学科学生与社会广大受众粗知热物理基本理论,帮助学过该课程的学生提纲挈领地总结相关知识为宗旨。

1. 在通识教育的热物理课堂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三点考虑

其一,弘扬传统文化

在物理学通识课程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了解我国相关技术史实,对比中西科学文化,有利于提高人文和科学素养,激励奋发创新精神。

其二,化解抽象困惑

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实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可调节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厌学情绪滋生。

其三,促进文理交融

融传统人文文化于物理课堂,可以淡化文理两种文化的壁垒。这样做,既能拉近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之距离,增加文科学生对物理学的亲切感;又可诱发理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其人文素质修养。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在视频公开课“热含妙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三个主要做法

其一,引文以藉意

在热物理课堂中恰当地引揽国宝名胜、名人名著,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浅出地阐明物理基本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哲学思想。

例如,“热含妙理”破题伊始,展示颐和园万寿山风景照片,引入国家重点文物“宝云阁”前牌坊上乾隆所提对联:

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

藉其意而用之,改“物”为“热”,推出四句七言诗开场:

天行有常辩阳阴,格物致理识暖冰。

温寒起落虽无尽,热含妙理总堪寻。

引领学生和社会受众在赏析名胜绝句中渐入“热物理”佳境。 接着指出,文学作品中对“热’和“冷”的描绘虽然形象生动,但还不是严格的科学描述。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需要准确、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这就必须引入“温度”这个物理量,并准确度量之。于是,讲授自然地过渡到温度和热平衡定律,即热力学第零定律。

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而不断做功的机器)和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源吸热而不断做功的机器)不可能实现,今天已是众所周知的命题。他们分别是热物理的两个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简练表述。然而,这种不可能性的发现,却经历了不短的历史阶段。两个定律的发现过程,饱含着历代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苦乐辛酸,也得益于永动机发明屡遭失败的教训。两类永动机种种设计方案的失败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在一定意义上启发了物理学家“能量守恒和转化”、“宏观过程单向性”的思想。在讲授热力学这两个基本定律时,必然谈及“永动机”。这里,笔者先以矗立在兰州黄河边的大型古老水车(展示照片)和《天工开物》等古代著作中描述的“筒车”为例,说明通过水流消耗动能做功推动水轮旋转,提高“筒”中水的势能,实现提水灌溉的道理;顺着这条思路,再以动画形式展示一种较常见的第一类永动机设计方案:通过水从高处落下时动能做功推动机械,同时将水提至原来高度,继而水回落再做功,如此周而复始,永动不竭;最后解释此类(第一类)永动机因其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不可实现。关于第二类永动机,则以一个典型设计——“零发动机”为例加以说明。这一装置是约翰·嘎姆吉1881年为美国海军设计的,它利用海水的热量将液态氨汽化,推动机械运转,似可永动。此类装置终因没有低温热源,致使汽化氨不能重新液化而无法持续运转。它违背了一个热力学基本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正如开尔文所表述:不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实现。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敬佩的,不是勇士谁敢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也有人吃,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这段文字意味深长,我们可以用之借喻科学试验的失败者。永动机的发明者固然不乏沽名钓誉的江湖骗子,但亦有痴迷于发明,意欲造福人类、探索真理的追梦者。限于本人认识和历史的局限,他们失败了。但是,这种失败给后人以警示和启迪,从另一角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永动机械的追梦者颇似鲁迅笔下的“吃蜘蛛”者。科学探索需要“吃蜘蛛”的勇气,没有这种勇气,人类永远不会发现螃蟹的美味。

其二,铭史以察鉴

结合中国技术发展史实,讲解热物理基本定律;对比西方科学文化,以史为鉴,激励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比如,在讲授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和温度的测量时,笔者先援引战国时期(公元前239年)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的一段话:[5]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又列举元代王祯(公元1313年)所著《农书·农桑通诀》对养蚕人体测温度的论述:[6]

“蚕母需著单衣,以为体测。自觉身寒,则蚕必寒,使添熟火;自觉身热,蚕亦必热,约量去火”。

指出“热平衡”的道理中国自古知之,并创造了应用于战争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测温方法。不过,热平衡作为一个科学定律的发现,定量测温之温度计的发明,却分别是英国的福勒(公元1931年)和意大利的伽利略(公元1593年)。当今常用的摄氏和华氏温标,也分别由瑞典人摄尔修斯和波兰人华伦海特提出。

讲授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时,先列举我国古代运用机械能转化做功的装置,例如《天工开物》、《农书》等著作中描述的各类水车;又援引《韩非子·五蠹》关于12000余年前燧人氏钻燧取火,实现机械能向热能转化的记载:

“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7]

再介绍我国古代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的发明,如孔明灯、火箭、焰火等,说明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时期就已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利用机械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来为人类造福。然而,第一台划时代的蒸汽机出现在英国(公元1763─1784年,瓦特),热力学的主要科学理论也伴随着世界工业革命诞生在欧洲。

回首中华技术辉煌,对照西方科学文明,自然地引申出一个结论:我们呼唤科学。传承先辈智慧和勇敢,实现中华科学腾飞的梦想,是当代青年的光荣历史使命。

其三,吟诗以明理 第一讲“戏说温度”讲述热平衡定律、温度与温标,后以“五绝”一首结尾:

盘古知冷热,平衡识同温。

逐点巧标定,测温器可成。

第二讲“漫话热功”,先阐述热功之间的转化,再结合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类永动机发明失败的史实介绍,给出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最后提及热能利用带来的能源问题。这一讲的结束语为:

混沌初开能以存,变化腾挪万象生。

燧人钻木功作热,瓦特制机热为功。

庄生寻梦粉蝶飞,痴者猎奇永动空。

劝君采热且瞻顾,毋忘方舟度有恒。

第三讲“浅谈熵变”,通过对热机原理和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行性的介绍,阐述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结合相关史实,阐述熵和熵增加概念,插入汉字“熵”来历的故事;给出玻尔兹曼关系,揭示熵的宏观和微观本质;并简要讨论“热寂”问题。总结上述要点,推出一首“七律”:

浑天浩宇动无竭,运如弯弓箭不还。

开爵①料功双源转,克氏②断热单向传。

吸热分温并壹熵,概率对数系两观。

自古格物多抚象,莫忧热寂叹宇寒。

第四讲题为“略论微观”。该讲简要介绍热运动的微观本质,用贴近生活的事例说明热运动的统计规律性,解读“玻色”、“费米”两种量子统计法;结合史实,讲解黑体辐射的光子理论、白矮星质量上限与黑洞预言等量子统计法成功应用的实例。有诗为证:

冷热有度动何急,等能平权概率依。

玻色有情好群聚,费米无缘贯独居。

光子巧论乌云散,钱公③妙算黑星预。

爱丁④不屑孺子论,天赐神才交臂离。

第五讲“小议最冷”。这一讲我们首先给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原理。至此,受众对热物理的四个宏观定律——热平衡定律,第一类、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实现和绝对零度不可达原理,以及微观理论的基本假设——孤立系所有可能微观态平权,已有基本了解。笔者遂以五言短诗一首对“热物理”加以概括:

热理常在胸,一衡三弗能。

孤立态权平,统计有奇功。

接着,课程结合与热物理密切相关的多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了获得低温的方法和人类不断探索,追求更低温度的精彩篇章。

课程最后,我们梳理热物理的理论框架,以七言律诗一首与受众共勉:

善暖知寒人之情,热含妙理耐追寻。

熟知宏律凭君鉴,细审微观任汝行。

经典学说奠基石,量子理论扫霾阴。

为有探索籍创意,不效庄生⑤法爱公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海下橘子王国的故事
汶川地震有感
今天我生日
胆小的我
可爱的英英
我的同桌
我和我的同桌
爸爸妈妈的小时候
秋景
谁是最佳水果?
春雨
小树伴我快快长
攻击蚂蚁
吊兰
家乡特产
迎新晚会企划书
卫生工作思路
初三德育工作打算
重阳节活动主题设计
50周年校庆宣传方案
区委办公室党支部整改措施
国土局局长个人整改工作措施
妇联工作思路
重阳节联谊会方案
煤机厂总结及工作规划
新教师师徒结对计划
中学隐患排查整治方案
争创勤廉示范单位的实施意见
幼儿园年轻教师师徒结对计划
物价局政风行风整改措施
工会法律关系刍议
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趋利避害
论高度危险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1)论文
浅谈我国应承认物权行为理论(1)论文
中国电视剧的几点思考
精神损害赔偿的三个关键词(1)论文
关于我国应当采用物权行为理论(1)论文
国产电视剧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物业服务合同履行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1)论文
法国电影的新时尚
论文字作品的冒名侵权(1)论文
完善我国多元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1)论文
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
处于世界市场中的中国动画
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一
《司马光》教学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
《司马光》教后
《吃水不忘挖井人》评析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司马光》教学案例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四
《司马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四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三
《司马光》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五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