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2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2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2

【教学点评】

1、《草原》此课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关于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课型最困惑的就是两点:

⑴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到网络的世界里去:

以课文为原点,以这一点可以引出很多条线,如廖老师是以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两条线出发,是没问题的,美丽风光是这节课的着重点,着重于对美丽风光的理解。文中每一个句子都是一幅画,这么多的画面要*她去领悟然后用图片和文字相配合好一起来解说一个事情是一项非常费脑子的工作。还有一个民俗风情也是很多,学生说了很多他们感兴趣的,比如他们抽签抽到有:手把肉、摔跤、蒙古包等等这些如果要上网查资料就又是一节课的内容。

⑵ 怎样引导学生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

网络世界浩大无边,我们如何让学生尽快抓住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学会收集处理这些信息。这不光对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2、关于本课:

廖老师对《草原》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一课也就是抓住这两方面,特别是课文后面有个升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赞美,抓住赞美这一点来理解异域的风光、异域的民情,表达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廖老师抓住了这一点来设计这一节课。

让学生展开了一个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在这节课中学生对某些语句的感悟是很深的,包括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感觉到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我们并不是因为一个图画我们怎么去给它配文字解说,或者是“因文索图”因为某些文字我们去找相关的图片,语文课不应该是停留在这个位置上,更重要的是整体感知、整体感受和整体感悟。从感知这个角度讲,它是个很实的东西,它需要学生阅读具体的文字来感知草原的美;而感受则因人而异,可以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去“因文索图”,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给很美的草原风光图片用自己的话配以解说文字,这样的话学生的感受就可能有独特的东西,而不会大家找到同一副画面,要说的句子也是同样的,这样就还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感受这样比较主观的东西就不太充分了。

第三个层面是感悟,感悟是我们了解了课文以后,读者的感悟是什么,悟出来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呢?包括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意和草原人民的生活应该感悟到什么,这种感悟就更独特一点。感受和感悟全源于前面的感知,感知得深、透,感受才独特、感悟才深刻。这节课中,一开始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错,对美丽风光的整体把握也不错,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后来就没做到了,因为这节课没有完成,因为时间关系,第二部分的内容完成不了。象这样信息技术的课都是设计的内容比较多而在四十分钟里完成不了。如果在备课之处能够想到这一点,这节课就应该将重点摆在其中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让学生感悟得更深刻一点。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本中的话,而且能够把他们所了解到的草原和他们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经过处理之后,用来表述他们对这方面的理解。

实际上,在我们说话的“话”和画面的“画”之间,把“hua” 变成“hua”是两个层次,一个是把“话”变成“画”,把语言变成画面;还有一个就是发挥语文的另一种功能就是把“画”变成“话”,看着一个画面又能把画面的画变成我们说的话。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它可以有大量的图片甚至是与草原相关的一些文字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思路,把“hua” 变成“hua”,我们既可以从课本中拿出相关信息,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个比课本更高更大的平台上扩大信息量,来更全更深刻的了解草原,感悟语文的东西。

3、关于小组学习: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大家去做,小组长巡视,或者是组员去看,觉得谁好。”在这里最终反馈上来的标准是小组长的,是个人的。最终汇报的时候却忽略了小组了,比如说“选你们小组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这里应该是小组五六个同学一起读,看能不能一起读出草原的美,读完以后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个句子,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让小组组员来说。而后,还有哪个小组也是选的这个句子,让他们也读一读,他们的感受跟之前那个小组的一样吗?到这个环节,小组合作环节才是一个完整的反馈。小组合作汇报的时候,我们允许一个代表发言,但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给他一个机会代表自己的学习小组来读,同时让学生也意识到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而不是选一个人出来让这个代表来完成任务就行了。大家都要来读、都来谈谈感受,一个人谈完,其他人有没有补充。甚至还可以保留某种意见。

4、关于学习平台及小组交流:

教师是否可以有一种更快捷的展示某个学生作品的方法,不用每次都等上差不多半分钟才能展示一个学生的作品。还可以利用专题学习网使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之间实现相互的实时交流甚至是相互点评。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小组内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有更高层次的借助学习网的零距离、多层面交流。

5、关于朗读指导:

在某个学生朗读之后,单一的请其他学生“再来读”,重复地读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在朗读的层次上对学生做出渐进的要求,如“谁来读?他读的怎么样?谁读的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谁能读的更好?(指读得好的学生)我们像他一样读。”以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在朗读上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胡杨
中秋赏月
我家乡的树
我们不曾相识
未来的500年后
天使的手臂
我发现了蚂蚁的团结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特殊的考试
假如我们有一双翅膀
我爱春天
我的朋友
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我是小小男子汉
爸爸,我爱你
汤山中毒事件的行政法思考(2)行政法论文(1)
模因论与文学翻译异化
我国行政法目前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对策行政法论文(1)
美国行政法官独立化进程评述(2)行政法论文(1)
行政观念更新与行政法范式的转变行政法论文(1)
跨文化交际中的旅游英语翻译技巧
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
调整财税政策 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试论行政合同的司法审查 (2)行政法论文(1)
竞争法视野中的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风险及其定性、定量分析
财政支出与GDP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新思考
儿童文学翻译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三)
《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蒙娜丽莎之约》综合资料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三
《月光曲》教法新探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小记
《大瀑布的葬礼》教后反思一
《只有一个地球》示范教案
《大瀑布的葬礼》一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谈
《大瀑布的葬礼》的创新点
《草虫的村落》原文及赏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二
《大瀑布的葬礼》 沉痛悼念塞特凯达斯瀑布
《大瀑布的葬礼》的朗读指导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