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3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课前同学们搜集到许多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并进行了交流,那么,谁来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集体纠正。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⑴ 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⑵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⑶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⑴ 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⑵ 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⑶ 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⑷ 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青春遐想
- 青春随想
- 好书伴我成长
- 与书为友
- 青春字母剧
- 青春的心
- 青春随想
- 青春畅想
- 心情故事
- 青春真美
- 好读书,读好书
- 14岁抒情曲
- 理想,不灭之灯
- 觉醒的青春
- 差生的声音
- 当代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专业化与规范化
- 新疆地方文献工作概述
- 论地方文献与样本安全
- 试论中国伦理思想下的武德
- 关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 论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变化因素及征集对策
- 图书馆与地方文献
- 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 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国际法思考(1)论文
- 浅谈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浅谈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中的适用问题(1)论文
- 论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1)论文
- 论国际法在废止和改革死刑中的作用(1)论文
- 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
- 中国在应对TRIPS-plus条款扩张的策略分析(1)论文
- 《花的勇气》整体阅读感知
- 《乡下人家》重难点分析
- 《花的勇气》重点问题探究
- 《花的勇气》重点字词分析
- 《花的勇气》写作指导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二
- 《花的勇气》训练素材
- 《花的勇气》作家及作品介绍
- 《花的勇气》范文习作
- 《乡下人家》重点字词梳理
- 《花的勇气》考点练兵 积累篇
- 《花的勇气》相关资料
- 《乡下人家》老师语录
- 《花的勇气》重点字词意思
- 《乡下人家》重点字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