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9
《猴王出世》综合资料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芝、獐、猕、禽、瞑、窍”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讲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检查他们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2.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和查字典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3.课文比较短,语言精练,节奏感强.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教师还应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之灿烂,语言之丰富优美.如课文中的“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的动作描写突出了胆小猴子丰富而又复杂的个性;“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移”,把众猴找到了“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顽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4.对于“西游记”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
5.下面的词语解释,供教师备课时参考.
名曰:名字叫做.曰,叫做.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耍子:玩.
石碣:石碑.碣,石碑.
瞑目:闭上眼睛.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的.
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友谊珍贵
- 渴望和平
- 我最敬佩的人-我的爷爷
- 一件小事
- 父爱
- 美丽的滨江长廊
- 开学典礼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妈妈
- 买菜
- 20年后的我
- 菊花飘香
- 夕阳
- 国庆见闻
- 考试之后
- 传统文化与养老模式研究
- 用视觉艺术推动中国春节文化品牌传承
- 文化下菜,过年吃点新意思
-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4)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与思考
- 祭黄帝陵文——清明节的抗日出师表
- 春节文化视野中的隐性德育方法探析
- 论艺术教育中的电脑数码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
- 由《〈论语〉十则》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3)刑法论文(1)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4)刑法论文(1)
-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美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3)刑法论文(1)
- “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元宵节亮相京城
- 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 《景阳冈》
- 《猴王出世》
- 《詹天佑》
- 《凡卡》
- 《灯光》
- 《景阳冈》教学设计
- 《匆匆》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 《为人民服务》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 《穷人》
- 《灯光》教学设计
- 《景阳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