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4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
1、(播放洪水画面)上节课我们读了《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桥),理解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洪水的迅猛。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再次感受人们所面临的危急情势。
(点击,在画面上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齐读句子。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板书:村民),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板书:老汉)。让我们继续与文本对话(示意学生拿起书),去感受老人的人格魅力,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把你感动的原因写在句子旁边。
2、学生自主研读,写批注。教师巡视。
3、交流感悟,指导朗读。(课件分别出示句子)
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读7、8、9自然段)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齐读句子后,学生再举手发言,继续谈下面的句子。)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学生读10、11、12、13自然段)
说话简单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在这里相机板书:党员、群众)
(指导有感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学生读14、15、16自然段)
从“冲、揪、吼”这几个动作,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老汉却一定要他排到队伍最后去,老汉此时想到的是什么?(群众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
师:文章当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学生继续发言)
⑷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学生读17~24自然段)
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可以感受到老汉爱子情深。
师:你的心思真细,说得真好!
⑸读15~21自然段,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读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读一读。(课件出示改过的句子,教师适量引读。)
⑹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这没有喊出来的话里包含着怎样的情感?(齐答:深沉的父爱、父亲对儿子的爱。)
4、句段小结:
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舔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5、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目?(课件出示画面)
(学生发言,教师最后总结,板书:死、生。)
在这可怕的山洪面前,老汉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板书:生命之桥)。
三、领悟写法
1、教师启发:同学们,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很鲜明的特色,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示句子,引导学生):
如:大雨和山洪的具体描写在文中所起的烘托作用;人物表情、动作、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所起的作用;在山洪面前,村里人与老人不同表现的对比;课文最后才交待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所引起的震撼效果等等;使用了短句渲染气氛。
【板书设计】
16、桥
党员群众
老汉村民
死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小金鱼
- 大自然的启示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人、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 花生
- 荷花赞
- 公路上玩不得
- 公共汽车上的启示
- 不说话的老师
- 可爱的校园
- 人生当中充满了挑战
- 我相恋临川晚报
- 祸起福寿螺
- 崇高的师德
- The letter(信)
- 深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 论税收国际化趋势下我国的涉外税制
-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 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 杭州市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 我国财政透明度研究
- 英国环境保护命令控制与经济激励的综合运用(1)
- 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研究
- 多方制衡推动环保事业(1)
- 论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 论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1)
- 稳健财政政策下青海财政问题研究
-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别
- 翻译中内容的形式和相互转化的试探
- 洗钱犯罪的特点与防治(1)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 《珍珠鸟》教学实录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二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一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二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三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
- 《窃读记》教材简说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二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
- 《窃读记》教学建议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三
- 《窃读记》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