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片段二〗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片段三〗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闭起眼睛想想。

生1: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着大家的心。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评析】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地?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综观周老师教学这课的三个片段,会察觉教者“对话”教学理念在行为操作中的有力跳动与良好把握。

片段一和片段三其实透视了多元解读的辨证性。“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因此,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的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等的一种契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周老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两个片段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显然,这是教者的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片段二中,教者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可以看出,周老师的实践是着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学习策略的适宜点拨以及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伴随着“对话”进行的始终。

就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辨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难以忘怀的事
人生,就像彩色棒棒糖
图书陪伴我成长
童年
不一样的人生
我的课余生活
一些路.一些人.一些风景
妈妈,节日快乐
春天的雨
读书乐
读书改变命运
我的发现
鹰之歌
爱心传递
一双靴子
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方法探讨
水利建设项目财务审计
刍议现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浅析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网络经济对医院审计的管理
浅谈寿险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的问题
中小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司审计与经济效益提升契合下的路径思考
浅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问题
如何创设审计教学情境
关于非营利组织审计费用的研究设计
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之我见
基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外部审计探讨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一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十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二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十一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五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十二
《小壁虎借尾巴》以读促讲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八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八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七
《小壁虎借尾巴》讲读教案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九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