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5
《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也许因为我的语文教龄不长,所以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许多束缚,语文课上更能体现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夏天的凤凰广场
- 课间十分钟
- 西瓜皮
- 夏天雨后的景色
- 精彩的球赛
- 做好事
- 小猴学艺
- 课间十分钟
- 海边
- 帮助小鸟
- 这次轮滑真开心
- 检讨书
- 用磁铁找零件
- 知错就改的亮亮
- 可爱的动物
- 范文:2005年3月份思想汇报
- 范文:大学生入党申请书1
- 副班长入团申请书范文
- 什么是入党志愿书
- 范文:人民教师入党申请书
- 04年党员自评
- 范文:2005年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 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 格式条款备案申请书
- 范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 军校学生入党申请书
- 范文:工人入党自愿书
- 业余党校学习汇报
- 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
- 范文:共青团员入党自愿书
- 浅析《千手观音》的创作与表演
- 浅谈“快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 谈歌曲《知己红颜》的案头工作
- 分析气质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 分析高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 论怎样获得歌唱中的高音
- 少儿舞蹈活动课教学设计
- 论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 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 浅论民族音乐的审美教育
- 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 从通俗音乐入手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
- 论电佣《刘三姐》的音乐魅力
- 乡村音乐教师能为“无米之炊”
- 如何让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一
- 《泉水》教学设计之一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一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之二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泉水》教学设计之二
- 《小鹿的玫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找春天》教学设计四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二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之三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