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5
《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也许因为我的语文教龄不长,所以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许多束缚,语文课上更能体现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我有一个好伙伴
- 字贴的故事
- 开心的一天
- 美丽的春天
- 可爱的小鸡
- 我与葫芦的对话
- 地上的小蚂蚁
- 读后感
- 快乐的夏天
- 有趣的游戏
- 蜜蜂与蝴蝶
- 小猫可可失踪记
- 散步
- 我心中的好老师
- 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 通过电影浅析韩国女性的家庭伦理观
- 数字3D电影播放器在传统影院放映设备中的应用
- 公民维权与选举权利
- 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原因
- 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 离婚协议效力探析(1)论文
-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 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 论司法权的中央化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从“彭宇案”切入(1)论文
-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1)论文
- 中国特色的宪政民主的基本架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 试析美国国会的监督功能
- 体育影视娱乐化发展策略探析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泉水》教案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翠鸟》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