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5
《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也许因为我的语文教龄不长,所以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许多束缚,语文课上更能体现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一天
- 快乐的一天
- 可爱的动物
- 雨后的春天
- 家乡宜昌
- 美丽的家乡
- 美丽的春天
- 快乐的一天
- 我的妈妈
- 续编《小山羊和小灰兔》
- 快乐的一天
- 雾
- 花园美景
- 种树比赛
- 快乐的星期天
- 自我追求中的世俗认同
- 试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 《百合花》与《红楼梦》中的孩子
- 《女神》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 试论ESP教师角色定位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论模式与反思
- 由《荷塘月色》想到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问题
- 试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酒后》赏析
- 浅论海子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 人的和谐发展:浅析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试从外在因素分析苔丝悲剧的根源
- 论市场经济下的文学主体性
- 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
- 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一
- 《称象》
- 《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二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一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教学设计之四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一
- 《称象》第二、三课时
- 《称象》教学设计之六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四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三
- 《称象》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