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白杨》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
(1)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①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②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③……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链接《帐篷》。
五、课后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红是个好孩子
- 家
- 爱绿色
- 我加入少先队员了
- 春天到了
- 我的爷爷
- 听课
- 南瓜芽
- 今天我来改作业
- 森林里的故事
- 小红花
- 泡温泉
- 听课
- 文明奥运伴我行
- 乌兔赛跑第二次
- 范文:水泥厂招商广告
- 范文评析: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 广告创意
- 广告文稿的构成
- 广告文稿的分类
- 范文评析:江苏虎豹集团招商广告
- 范文评析:遂平华强塑胶公司高薪诚聘
- 写作招聘启事的注意事项
- 招聘启事的写作格式和内容
- 广告的定位要准确
- 广告的内涵
- 广告文稿要有创新性
- 广告文稿内容要真实
- 招商启事的写作格式
- 写作招生广告的注意事项
- 高师声乐课多样化教学刍议(1)
- 中国高铁自主技术体系领跑世界
-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详细内容(1)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详细内容(1)
- 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详细内容(1)
- 现代高速路不“高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1)
- 中国高铁发展滞后而非超前
-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1)
- 关于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之构思(1)
- 中国高铁的自给自足之路
- 回应中国高铁建设八大质疑
- 什么是舞蹈详细内容(1)
- 关于歌唱语言发声技术应用于高等师范教学的构想(1)
- 浅析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 《北京》教学设计
- 《丑小鸭》一文案例反思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1
- 《一分钟》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 《称赞》教学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与反思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 《北京》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徐国丽
- 《北京》教学设计2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 《一分钟》教学设计
- 《日月潭》教学设计与反思
- 《假如》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