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1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则故事,着力描绘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形象,讴歌了他忠于国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

2、通过自学研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从多角度理解并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语句。

三、教具准备:“完璧归赵”故事的连贯图片、课文磁带、幻灯片一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学生齐读板书)我们还学习了第三个故事,明白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所以负荆请罪的结果是——将相和好了,既然有和,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为什么不和呢?(指名读第16自然段,明白廉颇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升了官,他很不服气。)

2、讨论“嘴”指什么?(板书:嘴)

(廉颇看不起蔺相如,认为他只是靠嘴巴说说,没有其他本领)

3、推出研究问题: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没有其他能耐呢?

(二)深入阅读,研讨材料(完璧归赵)

1、录音播放2—10自然段内容,实物投影展示2—10段画面。

思考:你从哪里发现蔺相如还具有什么品质?听好后与你的学伴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理解第六自然段“如果……就……,如果……一定……”

①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________。

②“一定”说明什么?

③谁愿意做一回自信的蔺相如,读一读这段话。

□出示撞柱画面,体会蔺相如心情。

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

①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②什么叫“理直气壮”?③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以上是直接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句,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在此基础上再渗透多角度思考的意识,请学生找一找,能不能从别人的言行中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品味“只好”、“只得”

①理解“只好”、“只得”的意思;

②找到并读读“只好”、“只得”所在句子,明白“只好”、“只得”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③朗读所找句子。

你们说得很好,我相信你能把赵王的没办法(或秦王的无可奈何)读的很好?

B、小结

①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凭的是什么?(板书)若是“就凭一张嘴”是不可能“完璧归赵”的。“完璧归赵”中处处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难怪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②齐读2-10自然段。

③方法小结:在完璧归赵中,我们通过对个别词语、句子或段落的研究,证明了蔺相如不是凭一张嘴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个故事。

(三)继续阅读(渑池会见),深入发现。

1、自学“渑池会见”,边看边思考,蔺相如还有什么可贵的品质,完成练习纸。

研究词句

研究发现

2、学生汇报

A、着重指导

□出示句子“蔺相如说:你跟我只有五步之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为什么要和秦王“拼了”?

②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不惜以死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是多大的勇气啊!谁有勇气读好这句话?

③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读一读吗?(如:怒气冲冲)

指导学生朗读

□理解第11自然段的“才”

秦王约赵王去渑池会见,赵王有什么顾虑?是谁“才”让他决定动身去渑池?这说明了什么?(侧面反应了蔺相如做事果断)

B、渑池会上秦、赵两国外交之战是谁胜利了?

(估计:赵国胜;秦、赵打平。)

①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从课文中找到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教师提示:秦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秦王是一个大国的王,蔺相如是个小国的臣。

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是赵国胜了的结论。

C、此时,你心目中的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D、根据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给第二个故事改题目

(板书:“渑池会见”改成“渑池立功”)

(四)回归开头,了解起因

1、蔺相如在两次立功中都是与谁较量?(秦国)秦王为什么与赵国过不去呢?

2、齐读第一小节。

3、强大的秦国是一个虎狼之国,它早对自己的邻邦——赵国虎视眈眈,无论是换璧,还是渑池会面都是一种挑衅行为,想找借口吞并赵国,蔺相如在这种严峻的时刻,接受任务以自己过人的机智和胆识挫败了秦王的阴谋,从一介平民升为上卿,你说他的官该不该升?

(五)把握层次,分清因果

蔺相如的官越当越大,导致了将相的不和,经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了,那三个故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

幻灯片出示:

(1)词语搭配

总因秦王骗璧

故事一起因想占赵国的便宜

故事二起因秦国最强大

故事三起因职位比廉颇高

(2)根据三个故事之间联系填空

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的(),前两个故事的()又是第三个故事的(),三个故事构成了()这一有名的历史故事。

(六)课外延伸,开放课堂

课外阅读有关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或人物辩论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把幸福送给他——小俊
贪婪的猫
第一次吃西餐
遇见草莓仙子
假如我是一条龙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沙堆是一粒粒积成的,学问是一点点积累的
我喜欢的一本书
不快乐的“五一”
Keep water Resources(保持水的资源)
赛龙舟
坚持就是胜利
我的好妈妈
追燕子
嫉妒不如超越
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传入
论中日汉字词汇的异同
英语习语中的动物意象与其中文翻译简析
财政职能进一步调整的思路
大学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和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探究
浅谈试论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对汉语亲属称谓词用于称呼非亲属用法探究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4)行政法论文(1)
控权
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3)行政法论文(1)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试论行政合理性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行政法论文(1)
财政赤字中的道德风险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2)行政法论文(1)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十一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八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五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十五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六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九
《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十二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十四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十三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四
《只有一个地球》教后反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