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7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3、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重点与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教具准备:
1、收集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现状的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1、猜谜:“南一半,北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冷,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这是什么?
2、导入: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地球只有一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新课文,题目是——(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设疑:我们居住、生活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收获、感受。
3、教师小结:我们居住的是一个既可爱有太容易破碎的地球。(电脑出示课文中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的感叹,并齐读。)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
1、再现形象,充实感知,学习第一段
⑴设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映入他们眼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吗?
⑵电脑演示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看到的地球,教师范读课文中描写地球样子的语句。
①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地球怎么样?
②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
③先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朗读,再集体评议。要求读出对地球的喜爱之情。
⑶引导:地球的确是太美了,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电脑显示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齐读)
①自读,想想这里作者把地球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练习朗读,把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的感情读出来。
⑷在宇航员的眼中,地球除了很美,还怎样呢?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①讨论:用“渺小”这个词来形容地球准确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虽然地球的半径有6300多公里,但是与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②电脑演示地球在宇宙中运转的样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渺小。
③教师引读课文中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学生体会用数字、比较说明地球小的好处。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学习第二段
⑴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我们从太空眺望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实际上,我们居住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人类肆意毁坏地球的录像)
①学生交流观看录像后的感受。
②教师小结:老师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沉重。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使得原本美丽、可爱的地球现在已经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破坏地球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3、4小节。
⑵人类的无知,不仅给地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⑶教师小结,激发情感:从大家交流的大量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拯救地球已是刻不容缓。
⑷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3、合作交流,学习第三段
⑴设疑: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各种资源的枯竭。在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有许多人都幻想着能到其它星球上去生活。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⑵学生分小组自读课文,就以上的问题进行讨论。
⑶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虽然人类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实现这个愿望绝对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其它星球上去。
4、讨论总结,学习第四段
⑴齐读课题,用红色的粉笔在“一个”下面加着重号,并再次朗读。
⑵讨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发出的感叹,也是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先讨论,再读课文)
⑶教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地球只有一个,她需要我们大家的精心保护。
四、课堂实践,深化主题
1、激发兴趣: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号召全世界的人们都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人们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如今,我们的地球正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心与爱护。你们看——(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2、下面,老师想请大家为刚才的录像设计几条广告语,大家有兴趣吗?计了几条,请(电脑显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广告语)
3、学生自由结合,设计广告语。
4、各小组讨论、交流。并评选出最佳环保广告语。
五、欣赏歌曲,结束教学。
1、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伐木工人的故事
- 罗汉鱼
- 我的新书包
- 抓青蛙
- 青岛一日游
- 种树
- 漫画《父与子》——画的局限
- 受伤以后
- 罗汉鱼
- 我家的小狗
- 我的妹妹
- 鬼屋
- 怀念我的小兔
- 保护青蛙
- 我喜欢的人---爸爸
- 先锋艺术:形式实验与思想困境(会员资料)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 药品缺陷的法律分析(1)论文
- 浅析中国食品行业的品牌营稍战略介析(1)论文
- 政治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缺位的根本途径
- 现代买卖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以法律原因引用为中心(1)论文
-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 关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策略(1)论文
-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色
- 乐泉及其艺术孤旅
- 试论民族国家的主权权利与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1)论文
- 论美
- 浅论物权行为理论对债法制度的影响(1)论文
- 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价值判断与论证(1)论文
-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 《影子》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棉花姑娘》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阳光》教案
- 《回声》教案
- 《影子》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