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0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谈 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温度
昨天晚上,自己扛着摄像机教学了一篇《唯一的听众》,慢慢找到了一点上情感类课文的感觉。今天,趁热打铁,设计教学了一篇略读课文《用心灵去倾听》。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首先,我从昨晚的课堂导入,引入今天的课题。“由课题这样一个错位的用词搭配,我相信你一定有所发现或有所疑惑!”在问题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多或少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等到学生朗读完毕,我请学生说说最令你感动的故事情节。随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也算指导朗读吧。在学生说到课文的最后一句: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有的学生说,我感动于苏珊面对死亡能如此平静面对;有的学生说,我感动于苏珊有一颗美好的心。我引导:作者——我,将这句话留在了文章的结尾,这是作者的情感发展的高潮。作者真的感动于苏珊那一颗平静的心吗?教室里反映者寥寥无几。“我们先不急着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让我们先去看看我和苏珊之间发生的故事吧!”随后,组织学生概括文章,让学生直面一个个故事,在故事的概括中,随机帮助学生感受语言。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课堂不知不觉中吟唱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赞美曲,这种渐入佳境的课堂感觉真好。现在回想,这也是我本节课自我感觉良好的关键,这个直面文字的过程,没有让学生去体味文字的温度,大部分学生将永远游离课堂之外。最后抛出刚才的问题,作者感动于这张纸条的分量是为什么?学生发言精彩:苏珊,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在临死之前仍然想着我,希望我不要因为她的过世而悲伤,因此她仍像小时候安慰我失去金丝雀一样安慰我,这不正像一位母亲呵护孩子的爱吗?
课堂结束了,我觉得在这个浮躁强刺激的社会里,让学生去感受那一个个平面素面的文字的温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字,让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与作者一样感同身受,抽象的文字才能树立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毕竟是感性经验的,用一套一套的道理去说服孩子,任何祖国语言,热爱语文,还不如一点一滴用形象去感动孩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渐渐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温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风满面
- 植树
- 做家务
- 游泳
- 小鹿请客
- 神奇的梦
- 春 游
- 我爱春天
- 小实验
- 找春天
- My Father(我的父亲)
- 我的存钱罐
- 小乌龟
- 我的妈妈
- 我的小制作
- 机关党建工作思路
- 社区党建工作思路
- 小学工作思路
- 消防支队作风整顿整改措施
- 小学骨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书
-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
- 小学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 市政府工作目标
- 乡人民政府小春生产计划意见
-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
- 乡镇政务公开计划
- 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整改措施
- 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 搞好两个民主选举建立中国特色民主监督政治体制
- 民主是一种普遍价值观
- 论公司经理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1)论文
- 论消费者知情权请求权-以“三鹿门”为视角(1)论文
- 案外人异议之诉研究(1)论文
- 网络电信服务中消费者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1)论文
- 乡镇政权组织的困境及改革趋向的选择
-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
- 论独立民事抗诉再审程序之构建(1)论文
- 以作品存在为核心的美学——加达默尔艺术理论的基本框架
- 民主、人权与社会变革
- 村民选举后的党支部:困惑、斗争与与权力格局?
- 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和性别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启示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巩固复习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一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三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四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三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五
- 《吃水不忘挖井人》评析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