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3
《詹天佑》一文的课堂观察 突破“中部凿井法”教学难点
理解“中部凿井法”是小学课文《詹天佑》(六年制第十二册)一文中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请看下列教学片段。
师:八达岭山势如何?请画简单示意图。
生: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师:怎样开凿八达岭隧道呢?(不急于让学生作表面回答,而是继续讲下去,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从开凿居庸关隧道,我们知道开凿八达岭隧道也有两个现成的工作面,在哪里?画简单示意图。
生:两个现成的工作面在两端。(生画示意图)
师:但八达岭隧道太长了,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光有两个工作面,工作效率还是不够高。詹天佑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生:詹天佑想出了中部凿井法,就是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生画示意图)
评析:至此,学生已理解什么是“中部凿井法”及为什么要采用“中部凿井法”,为理解下文的“打直井”的数量打下了基础。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打一口直井就增加了两个工作面,那么打两口直井,可以增加几个工作面?
生:可以增加四个工作面。
师:打三口直井呢?
生:六个工作面。
师:依此类推,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那么,可不可以说,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所需的工期就越短呢?为什么?
(生愣住,随即陷入思考。)
生:不是,因为打直井本身也需要时间,打的直井太多,反而浪费许多时间,并且破坏山体结构。所以,打的直井太多,增加的工作
面是多了,但工期不一定缩短。
师:对,你们也像詹天佑一样聪明,会谋划。据资料查证,詹天佑确实是打了两口直井,增加了四个工作面,包括两端的两个现成的工作面,总共是通过六个工作面来开凿八达岭隧道。这样,他成功地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师:通过“中部凿井法”,我们又一次感受到——
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评析:教师通过引导、激趣、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逐层探索、理解,直至突破“中部凿井法”这一教学难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河里的水
- 我
- 树叶
- 论本领
- 车
- 家
- 秋天来了
- 大树
- 属相
- 可爱的小白兔
- 小尾巴
- 祖国是摇篮
- 小兔运南瓜
- 我的爸爸
- 喜欢
- 上海大剧院的电气设计
-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与对策思考
- 单线缆多信号传输技术在监控系统的应用
-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细部防水处理及质量控制
- 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
- 浅谈继电保护的作用及故障处理方法
- 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探讨
- 蒸汽自动疏水器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
- 浅析电力电缆运行管理工作
- 中国国家大剧院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智能大厦电气火灾的防范
- 编制电气工程结算的原则和方法(一)
- 浅谈分支电缆结构特点及性能技术先进性
- 浅谈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
-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1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2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师语录
-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2
- 《燕子专列》 趣闻故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