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3
《詹天佑》一文的课堂观察 突破“中部凿井法”教学难点
理解“中部凿井法”是小学课文《詹天佑》(六年制第十二册)一文中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请看下列教学片段。
师:八达岭山势如何?请画简单示意图。
生: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师:怎样开凿八达岭隧道呢?(不急于让学生作表面回答,而是继续讲下去,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从开凿居庸关隧道,我们知道开凿八达岭隧道也有两个现成的工作面,在哪里?画简单示意图。
生:两个现成的工作面在两端。(生画示意图)
师:但八达岭隧道太长了,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光有两个工作面,工作效率还是不够高。詹天佑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生:詹天佑想出了中部凿井法,就是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生画示意图)
评析:至此,学生已理解什么是“中部凿井法”及为什么要采用“中部凿井法”,为理解下文的“打直井”的数量打下了基础。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打一口直井就增加了两个工作面,那么打两口直井,可以增加几个工作面?
生:可以增加四个工作面。
师:打三口直井呢?
生:六个工作面。
师:依此类推,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那么,可不可以说,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所需的工期就越短呢?为什么?
(生愣住,随即陷入思考。)
生:不是,因为打直井本身也需要时间,打的直井太多,反而浪费许多时间,并且破坏山体结构。所以,打的直井太多,增加的工作
面是多了,但工期不一定缩短。
师:对,你们也像詹天佑一样聪明,会谋划。据资料查证,詹天佑确实是打了两口直井,增加了四个工作面,包括两端的两个现成的工作面,总共是通过六个工作面来开凿八达岭隧道。这样,他成功地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师:通过“中部凿井法”,我们又一次感受到——
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评析:教师通过引导、激趣、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逐层探索、理解,直至突破“中部凿井法”这一教学难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调皮的小鸭子
- 二个苹果历险记
- 《雷锋故事》读后感
- 难忘的一次放烟花
- 祖国──我的妈妈
- 给刘翔的一封信
- 急救会议
- 22世纪游览
- 痴心妄想的鸭子
- 老虎掉进陷井之后
- 森林运动会
- 观看电影《红孩子》有感
- 惹人喜爱的金鱼
- 银滩大浴场
- 致郭晶晶姐姐的一封信
- 马为公:借助互联网传播中国的声音
- 浅说作文教学的微格训练
-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 情趣:阅读教学的生命支点
- 天地之间传播的8种神秘声音
- 汉语拼音教学初探
-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
-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研究
- 浅谈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 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数学学习的特征与一般过程
- 新课程——我心灵成长的驿站
- 出仕不成落风尘,烟花柳巷误终身
- 在时空中传播金色的声音
- 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
- 赤壁赋
- 走出心灵的阴霾──佳作《赤壁赋》赏析
- 《赤壁赋》设疑赏析
-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壁赋》自然美审美心理过程管窥
- 《赤壁赋》备课三题
- 《赤壁赋》教学疑难十问
- 苏东坡突围
- 赤壁之战
-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
- 巧用经典 化工无痕──对《赤壁赋》中一段歌词的解析
-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 在凄苦中挣扎和超越──苏轼《前赤壁赋》情感解读
- 一咏三叹文赤壁
- 《赤壁赋》设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