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衣柜
- 负责
- 保护环境征文
- 家乡的茶叶
- 小学生早恋问题
- 20年后的学校
- 养金鱼的科学
- 妈妈的双手
- 两个小村庄的故事
- 奇怪的短信
- 人,狗,哇哈哈
- 花生的自述
- 妈妈的双手
- 电脑的自述
- 中国加油!
- 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11年度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11年秋季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16学校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 2010--2011学年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班主任新学期工作计划
- 2011学年下学期高三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班主任工作计划
- 八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11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市城市绿化管理服务所创建青年文明号总结
- 第一学期八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外联部十二月份工作总结
- 2010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 五系宣传部12月份总结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4)刑法论文(1)
- “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元宵节亮相京城
-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4)刑法论文(1)
-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美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 春节文化视野中的隐性德育方法探析
- 祭黄帝陵文——清明节的抗日出师表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3)刑法论文(1)
- 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 传统文化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与思考
- 传统文化与养老模式研究
- 论艺术教育中的电脑数码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
- 用视觉艺术推动中国春节文化品牌传承
- 由《〈论语〉十则》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 文化下菜,过年吃点新意思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3)刑法论文(1)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A案
- 《匆匆》教学设计2
- 《藏戏》教学设计B案
- 《手指》教学设计A案
- 《灯光》教学设计B案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B案
-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2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A案
- 《藏戏》教学设计A案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A案
- 《灯光》教学设计A案
- 《手指》教学设计B案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B案
- 《匆匆》教学设计1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A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