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荷花》小案例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教《荷花》一课,课中有一教学环节颇耐人寻味,摘录下来与同仁们共赏。
师:“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生:“挨”是靠近的意思;“挤”是(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的意思。它们都有靠的意思,但程度不同。(其他学生均无异议)
师:“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一位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挨挨挤挤”的情景。
生1:超市里,人很多,你靠着他的肩,他贴着你的背,走动一步都挺费劲。
生2:笋竹节晚上,人们聚集江滨广场看演出,个个伸长脖子往前挤,可是总也看不见演员。
生3:巴溪市场鱼摊的水池中,鲤鱼、鲢鱼、草鱼多得很,它们你挤我,我撞你,想获得更大的空间,却总也做不到。
生4:夏天到了,奶奶家门前的一棵大树,树叶密密层层、挨挨挤挤把蓝天都有遮住了。
……
师:“挨挨挤挤”说明了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1:告诉我们荷叶很多,长得非常茂盛
生2:说明荷叶长得很有生机。
生3:还可以想像出荷花肯定也长得很美。
生4:我觉得大自然很伟大,能使荷叶长得这么多,这么美,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
师:谁愿把自己的这种体验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这个教例看似很平常、简单,却既轻松又自然,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但细细回顾,我发现这个环节的设计训练扎实,学生体验真实、自然流露]。
一、引导体验,层层深入。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交流学习成果时,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说出来,通过交流,互相欣赏,这无论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教师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先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知道“挨挨挤挤”是人或物多相互靠近的意思,这只是一种抽象的文感知;再引导回忆相似场景再现形象意思,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受词语意思,这是对词语的形象感知;最后谈见解,理性感悟意思,这是对词语理解的质的飞跃,使学生的词语理解经历了由抽象到形象,再到抽象的过程。然而这时学生已完全能驾驭词语,明白“挨挨挤挤”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思,在学习中真正感悟到了自然的神奇伟大。自然也就能用心去感受语言,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就是证明。这个学习、体验的过程,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搭建平台展现生命色彩的过程,是发表独特见解、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
二、词语教学,生是本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词语的教学方式,从强调“四会”调整为“会读、会写”,要求了解字词在语文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中表达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摈弃师本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支思考,想学生所想,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词语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挨挨挤挤”的教学已直奔学生的精神领域,而且经过了几个来回,深深唤起了学生对自然神奇力量的感受。学生的言语表达一旦进入精神层面,“挨挨挤挤”这个词在学生的心灵就鲜活起来了,精神和语言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智真正是为学生的身学习所考虑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开启每一个汉字传递给我们的巨大信息,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感悟、创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文本和学生的整体角度高屋建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本位的积极作用,启迪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产生各种联想,并兴趣盎然地参加语文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学校
- 风景迷人的生态园
- 袜子的故事
- 飞龙公园
- 海宁观潮
- 一场龙卷风
- 美丽的沿江路
- 变化
- 我爱秋天
- 美丽的喷泉
- 美丽的校园
- 第一次观看焰火晚会
- 美丽的樱花园
- 家乡的街道
- 游后大门
- 水利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分析
- 通过审查“行政惯例”启动中国违宪审查制度(1)论文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行政关系的浅论(1)论文
- 浅谈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现状与司法审查制度构建(1)论文
- 部门行政法与行政法总论的改革(1)论文
- 服务型政府之行政执法体系改革探讨(1)论文
- 自流井基坑降水施工的体会
- 浅析行政合同案件的司法判决(1)论文
- 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对策的浅谈
- 城市和谐治水经验启示
- 试论对行政中的愤然行为的认识(1)论文
- 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1)论文
- 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的浅谈
- 居龙滩水利枢纽工程消防设计的浅议
- 浅谈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1)论文
- 让读书伴随我们成长──读《窃读记》有感
- 窃读记
- 《窃读记》教学反思
- 窃读记
- 《窃读记》教学反思
- 明读记
- “窃读”的苦与乐
- 窃读记
- 我是读书长大的
- 品味窃读的滋味──《窃读记》片段教学有感
- 我的窃读经历
- 在爱里长大──读《窃读记》有感
- 《窃读记》印象
- 《窃读记》教学杂谈
- 窃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