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9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兴趣。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认识他是谁吗?(播放课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苹果的偶然落地引发了牛顿的思索,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科学家,你觉得他们是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刻苦钻研)
二、直奔重难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认真读这段话,你能读懂这段话的意思吗?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学生质疑,相机解决疑问。
“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这段话中的“?”指什么?“!”指什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3、科学家们把“?”拉直变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怪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这句话,齐读)
三、学习三个具体事例
1、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举了三个真实的事例,指名3—5自然段,思考者具体写了哪三件事。指名回答。
2、默读3—5自然段,自学批画:每个事例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每个科学家是这样把“?”拉直变成“!”的?
①自学批画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关键语句。
3、这三位科学家把“?”拉直变成“!”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反复研究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所以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是的眼珠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这几位科学家能够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呢?
1、出示: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2、你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指名谈体会。
3、句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能够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齐读这句话,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五、总结,导入下节课内容
科学发展史上,像这样的事岂止三个,还有哪些事例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课后搜集有关故事。这些真实的事例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科学故事
二、导入新课,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科学史上,这么多这样的真实事例说明了什么?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自由读7、8自然段,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②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有准备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3、总结:“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三、总结写法,知识迁移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最后写得到的启示)
2、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例,如果让你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来证明这个观点,你打算怎样写?口头表述,评价。
3、你觉得还有哪些观点可以用我们熟知的事例来证明?拓宽学生思路。
4、自己确定一个正确的观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这个观点。独立练笔,形成文字。
5、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注意正确评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
- 鲁迅文化
- 天造还是人为?
- 一篇超越体育的消息
- 实验小学举行第30届校运会
- 中学生阅读学习障碍综述
- 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 校运动会
- 中学生语文学习环境研究综述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 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综述
- 防止沙尘暴
- 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
- 校运动会消息
- 鲁迅思想
- 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 传统与现实:党风建设面临的文化挑战
- 影响电信业服务营销水平提高因素的分析研究(1)
- 新《公司法》中出资制度的缺陷及其重构(1)论文
- 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
- 产业销售起飞研究(1)
- 双方不确定性下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1)
- 戏曲舞蹈与传统舞蹈的联系
-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本土化构建(1)论文
- 中国公开水域游泳横渡运动市场营销研究(1)
- 论波普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 中西思维方式带来的绘画审美差异
- 建构主义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1)
- 浅议法院文化建设(1)论文
- 依法治国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写作指导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
- 《再见了,亲人》重点语句探究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意思
-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二
- 《打电话》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整体阅读感知
- 《打电话》考点练兵(二)
- 《金色的鱼钩》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