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翻新时间:2015-12-12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教学目的: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 神机妙算
(二)分组学习第一段
1.组内朗读第一段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演示语句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这些材料。”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
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
(八)作业:
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我爱读书
- 我的“打工”记
- 爷爷又醉了
- 粉笔赞
- 一块玉佩
- 勇气
- 假如我是一朵白云
- 宇宙奇遇记
- 理想的中学
- 雨
- 雨
- 春
- 愉快的一天
- 祖国颂
- 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处工作计划
- 年度第一学期政教处工作计划
- 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中学2009年学校工作计划
- 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学年年级组工作计划
- 学校年度第二学期教科处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教科处工作计划
- 教务处工作计划
- 中学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中学年度教科室工作计划
- 新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 中学工作计划
- 中学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教研组工作计划
- 幼儿园管理工作计划
-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新课标
- 论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电教手段强化中师化学教学初探
- 翻译价值简论
- 20世纪末中日积极财政政策比较
- 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
- 文化事业的财政资助研究
- 如何克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现象
- 英语新词的发展途径及其翻译
- 构建地方政府公共行政体制探析
- 翻译教学: 需要建立开发意识
- 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 论财政职能的转变和重塑
- 试论知识结构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 《景阳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之一
-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四
-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将相和》教学设计谈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五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六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七
- 《将相和》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二
-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