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
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20`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5`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5`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3`
幻灯片,填空(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同”的爸爸•不同的爱
- 第四章海盗来袭(上)
- 长绳再见
- 我的小伙伴
- 第九章石塘小镇(上)
- 哎我好“傻”啊
- 第六章再次分离(上)
- 班长
- “善变”的人=我
- 五章往生神果(下)
- 午夜杀手
- 第五章往生神果(上)
- 第四章海盗来袭(下)
- 冷冻的亲情
- 金牌厨师——我的妈妈
- 超人、原罪与后人类主义的理论困境
- 党委常委委员人数问题与党内民主发展
-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 非政府组织的功能机制及发展分析
- 当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宝贵精神资源
- 当代科普主体的分化与职业化趋势
- 浅论苏联的援越政策对中越关系的影响
- 毛泽东的两大理论贡献
-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发展变化及其前景
-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
- 试论党章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 人工自然·熵·生态文化
- 社会生态学的谱系比较及发展前瞻
- 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
- 国民党的转变
- 《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3
- 《童趣》教案设计2
-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28
- 《理想》教案设计2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4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 《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6
- 《散步》教案设计
- 《童趣》教案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2
- 《散步》教案设计2
-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