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0
《少年闰土》教案3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二、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2、在朗读中理解(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词语。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
3、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根据所提示的问题快速思考,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1)闰土为什么要到“我”家来?闰土长得什么样?
(2)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
(3)闰土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闰土?
4、在小组里讨论。
第二学时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建议学生,把“月下看瓜”(第一自然段)、“闰土外貌描写”(第三自然段)、“我”的赞叹和向往(倒数第二自然段)等段落多读几遍,读得琅琅上口。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后将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评析词句)或谈谈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是什么,并说出理由。如:
第一自然段,写月夜少年刺猹的场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作者首先描写出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在这样的景色中,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文字的描写让人想象景色及闰土的形象。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朗读景物描写要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要能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用稍快的速度朗读。
第四自然段,写“我”和闰土见面的情景。“我”早就想见到闰土,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朗读时要用急切的语气来读,速度稍快。接着就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圈、见人怕羞。这可与第一自然段的描写合起来,构成闰土的外貌特征。“紫色的圆脸”中“紫色”是闰土在田地里风吹日晒的结果。外貌描写可用平缓的语气朗读。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段写“我”向往农村生活。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第1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由衷地赞扬闰土知识的丰富,要读得舒展些;第2句,要强调“不知道”、“只看见”、“不”和“只”为重读,突出自叹不如的情感。
还有“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依依惜别”等。
3、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我”和闰土的对话(从“第二日......”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叹不如;闰土的聪明、热情、纯朴等),并读出感情来。在小组内交替朗读、互相评议。
4、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描
“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再说一说。
5、摘录
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再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6、课后,可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太空旅行记
-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 扶盲人奶奶过马路
- 我有一个好妈妈
- 未来的房子
- 未来的社会
- 可爱的小乌龟
- 老鹰捉小鸡
- 我爱我
- 吹泡泡
- 郊游
- 母亲节的糖葫芦
- 我有七十二变
- 未来
- 我的妈妈
- 更新你的简历 亮出自己鲜明的旗
- 毕业生自荐材料中常见问题分析
- 自荐材料的基本结构
- 如何撰写个人自荐信?
- 简历无纸化将是招聘趋势
- 自荐材料的写法
- 毕业生个人求职简历的制作
- 毕业生自荐材料如何写?
- 简历的注意问题或易犯的错误
- 毕业生自荐书耍花招 应聘时当场露馅捂面而逃
- 简历-不简单的“脸”
- 简历的填写
- 好简历15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读书笔记:舆论与新闻
- “求爱”自荐信太花哨 难以找到意中人
- 浅谈儿童手风琴集体课教学
-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
- 倾听“武林逸林”,试论浙江筝曲
- 打破“三种唱法”划分的声乐教学方法
- 简述国有公路施工企业恶性价格竞争的成因分析
- 浅谈体育舞蹈的价值及推广
- 以《父亲》为例浅谈歌曲的艺术处理
-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
- 关于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 论古筝艺术的表演形态
-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 艺术通感在儿童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 浅议音乐艺术的听觉与视觉元素
- 体育舞蹈价值的探讨
-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和“乐”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一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
- 《雷雨》教学设计十五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五
- 《雷雨》教学设计一
- 《雷雨》教学设计片段
- 《雷雨》教学设计八
-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八
- 《雷雨》教学设计十四
- 《雷雨》教学设计三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七(A/B案)
- 《雷雨》教学设计二
- 《雷雨》教学札记一
- 《雷雨》教学札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