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以读、评、议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作者由于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悲伤、惆怅、无奈之情。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感受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提升人生价值的意识。
3、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恬淡、优美的画卷和忧伤低沉的乐曲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4、引导学生采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获取情感体验,得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合作讨论中发表不同的意见,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你能不能也用一些词或者句子来形容时间?
2、学生发言。
二、总体把握
1、教师小结过度:
大家谈得真好!时间就象同学们说的那样,总是匆匆而过,不留痕迹。那点点滴滴、分分秒秒的时间究竟是怎样流走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的《匆匆》。一边听一边思考:在作者的笔下,时间是怎样流走的?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
2、学生欣赏课件。
3、学生划出描写时间流走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4、小组讨论汇报:作者的时间是怎样流逝的。
5、看着时间悄悄流走,作者的心情怎样?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
三、讨论探究
1、小结过度:
在作者的眼中,8000多个日子在不经意间悄然流走。那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也有4000多个日子悄无声息地溜走,你们同作者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抽学生说。
3、出示课件。(关于人一生可以做什么事的资料)
4、小组讨论交流:
时光既然如飞驰的马车,匆匆而过,我们该如何把握好分分秒秒的时间呢?
5、学生用座右铭小结本环节。
四、进入角色
1、学完课文,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在怎样的环境里怎样读这篇文章?
2、抽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
五、小结质疑
1、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回答。
六、课外延伸
课后读一读朱自清的《绿》、《春》、《荷塘月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两个小村庄的故事
- 我的小衣柜
- 养金鱼的科学
- 中国加油!
- 妈妈的双手
- 人,狗,哇哈哈
- 小学生早恋问题
- 20年后的学校
- 花生的自述
- 家乡的茶叶
- 保护环境征文
- 电脑的自述
- 奇怪的短信
- 负责
- 妈妈的双手
- 优秀公务员三年来个人工作总结
- 人民法院陪审员工作总结
- 2012年公司安全工作总结
- 医院副院长2012年个人工作总结
- 中学2012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 学校“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工作总结
- 2012年财务科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12年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 2012年中学安全工作总结
- 2012年机关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 农村信用社员工2012年工作总结
- 2012年10月轨修厂安全工作总结
- 志愿者助残服务2012年工作总结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 通信公司技术员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 论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_行政法论文(1)
- 纳米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 谈翻译应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
- 谈英语长句的翻译
- 行政法诚信原则的内涵分析_行政法论文(1)
- 《酿酒工艺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 分析《红楼梦》翻译中的“隔”与“不隔”
- 我国财政赤字综合分析
- 论财政发展观的创新
- 分析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 浅论知识经济与投融资活动
-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
-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诠释
- 有序中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谈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修辞和中西方文化差异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匆匆》教学实录3
- 《匆匆》教学设计1
- 《匆匆》教学设计2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匆匆》学案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8
- 《匆匆》第一教时课堂实录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匆匆》一课有感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7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