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阳光》教学设计16
【教材分析】
《阳光》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刻意留意阳光的时候并不多。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和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课文插图形象鲜艳,语言简洁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
1、本课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
2、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
3、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好动爱说,要注意充分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过程和方法:
⑴ 学生结合课文里的注音和老师的指导认识生字。
⑵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和学习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
【评价的维度】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程度。
2、情感与兴趣的趋向。
3、学习习惯的养成。
4、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和考虑】
1、利用直观展示,创设多种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2、充分发挥电脑课件在构字方面的优势,规范学生书写,体验汉字的美。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师利用教材相关信息设计教学课件。
2、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3、指导学生学习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
二、课堂教学活动流程及评价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评价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范读课文。 认真倾听。
初步感受阳光带给世界的变化。
5分钟
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友谊
- 成功是怎样炼成的
-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五)
- 难忘的校园
-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三)
- 我不再马虎
- 给母校的一封信
- 团结就是力量之蚂蚁搬家
- 老师的……
- 我有双隐形的翅膀
-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二)
- 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有感
- 我的家乡
- 笑对挫折
- 我们的副班主任
- 从“以西例律我国小说’’的现象看清末民初小说理论建设
- 论人称代词“咱”的语用含意
- 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透视
- 我国矿业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 浅论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
- 论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 试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高校贷款危机化解的战略对策探讨
- 论融资成本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 全球船舶市场融资动态与中国船舶融资
- 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 关于词汇检测效度的不足与对策
- 新企业融资准则下企业融资管理策略研究
- 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
- 论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
- 《雨点儿》教学设计8
-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雨点儿》教学设计9
-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雨点儿》教学设计7
-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雨点儿》教学设计6
- 《阳光》教学设计16
-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