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1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我曾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我在引导学生理解“鲜艳”一词,问孩子们:“同学们,还有好哪些东西也是“鲜艳”的?”
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应答如流。
“花是鲜艳的。”
“绿叶是鲜艳的。”
“学习园地上的彩纸是鲜艳的。”
我不住地点微笑,表示赞同。
突然,有个孩子说:“阳光是鲜艳的。”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河水是鲜艳的。”
“说得真好。你们能说说河水、阳光为什么鲜艳吗?或是你什么时候看到过?” 李老师先是一愣,继而加以肯定,嘴含笑,目光充满期待。
“阳光很亮,中午的阳光更亮。”
“阳光照着河水,河水亮亮的,还会闪光呢!”
“说得真好,真会观察,我真还想不到呢!看来,小朋友们比老师还要聪明。”我带头为学生鼓掌。我们也看到了那孩子受到表扬后洋溢在脸上的喜悦。
上课继续着,渐近尾声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小手,天真地问:“老师,花生果为什么长在地下?”我一时语塞,难以回答,就势把“绣球”抛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同样手举如林,答案五彩缤纷。
“花生果觉得自己不好看,很怕羞,总是喜欢躲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
“花生果和蚯蚓一样,也怕阳光,只能生活在泥土里。”
“花生果没成熟以前,是不愿意露脸的……”
教室内响起了掌声,我神采飞扬又有些动情地说:“小朋友们,是的,花生果也像你们一样,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子,他要长在地下,这也是他聪明的地方,这其中还有很多科学知识呢!让我们再去研究研究好吗?”
“好!”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
【反思】
一、带着童心,在平等融入中对话
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自在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二、少些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同时,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相互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是创造,这便是生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年味儿淡了
- 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
- 第一次,我憎恨老师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树
- 书缘
- 七仙缘
- 观看元宵礼花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新年随想
- 珍贵友情
- 我是90后
- 生病真难受
- 我的班长
- 一棵树
- “三农”问题现状与农村发展的路径选择
- 推进“三农”问题改革的法律对策
-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加强农村道德建设
- 试 论 道 德 农 业
- 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的基本内涵及其政策走向
-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乡村秩序与县乡村体制——兼论农民的合作能力问题
- 乡镇政府非法生存的危害及对策初探
- 供销合作社振兴与新农村建设
-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社区集体经济
-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透视
-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 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
- 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
- 袁隆平人物简历
- 无土栽培
- 彩棉制品的洗涤方法
- 彩棉服装是否会缩水、起皱和褪色?
- 如何识别彩色棉服装的真伪?
- 种田无土地
- 巴西是世界转基因产品第四大生产国
- 彩色棉与白棉相比有什么优点?
- 新疆彩棉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
- 彩色棉花
- 2003年我国秸秆焚烧问题初步缓解
- 五大高新技术助推现代农业
- 开发基因改良棉花
- “大豆硅谷组织”计划
- 我国太空育种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