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1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我曾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我在引导学生理解“鲜艳”一词,问孩子们:“同学们,还有好哪些东西也是“鲜艳”的?”
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应答如流。
“花是鲜艳的。”
“绿叶是鲜艳的。”
“学习园地上的彩纸是鲜艳的。”
我不住地点微笑,表示赞同。
突然,有个孩子说:“阳光是鲜艳的。”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河水是鲜艳的。”
“说得真好。你们能说说河水、阳光为什么鲜艳吗?或是你什么时候看到过?” 李老师先是一愣,继而加以肯定,嘴含笑,目光充满期待。
“阳光很亮,中午的阳光更亮。”
“阳光照着河水,河水亮亮的,还会闪光呢!”
“说得真好,真会观察,我真还想不到呢!看来,小朋友们比老师还要聪明。”我带头为学生鼓掌。我们也看到了那孩子受到表扬后洋溢在脸上的喜悦。
上课继续着,渐近尾声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小手,天真地问:“老师,花生果为什么长在地下?”我一时语塞,难以回答,就势把“绣球”抛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同样手举如林,答案五彩缤纷。
“花生果觉得自己不好看,很怕羞,总是喜欢躲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
“花生果和蚯蚓一样,也怕阳光,只能生活在泥土里。”
“花生果没成熟以前,是不愿意露脸的……”
教室内响起了掌声,我神采飞扬又有些动情地说:“小朋友们,是的,花生果也像你们一样,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子,他要长在地下,这也是他聪明的地方,这其中还有很多科学知识呢!让我们再去研究研究好吗?”
“好!”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
【反思】
一、带着童心,在平等融入中对话
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自在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二、少些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同时,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相互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是创造,这便是生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水浒传读后感
- 暑假日记一则
- 美丽的校园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垃圾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生命,坚强
- 父爱绵绵母爱浓浓
- 贴广告
- 回忆
- 慈祥的孔老师
- 玩了一半的游戏
- 时间的自白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云彩里的棉花糖
- 商标翻译——跨文化交际的一面镜子
- 战略资源、资产专用性与融资方式选择
- 浅论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 试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关问题的探讨
- 试析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
- 试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说话”题
- 浅析一篇长恨有风情
- 谈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南北差异的成因
- 论修辞技巧在情景喜剧中的幽默效果
- 跨文化交际失误中的语用预设
- 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探讨
-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
-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
- 试析提顿词“嘛”与句末虚词“嘛”:语法分工与语用整合
- 简议汉语交际中有意变换词义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喜剧效果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6
- 《小松鼠找花生》课堂实录
- 《小松鼠找花生》词语
- 《小松鼠找花生》词语造句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点评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5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后记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16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15
- 《小松鼠找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 《小松鼠找花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