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点评
潘老师的说课的确说得好,很全面、很系统、很清楚,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课,有许多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首先,从总体上看,内容十分全面,凡是说课所要说到的基本内容,如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及相关的教学理论,无一遗漏,全都说到了。再者,在陈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又全都严格按照说课的程序(即先说教材,再依次说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一一叙述。整个说课过程有板有眼,有系统又有条理。各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连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整份说课稿,可以说组织得天衣无缝,结构十分严谨。再还有,说的内容正确,选准了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和科学地处理了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学训练的关系及各个知识点内部的纵横联系,做到了说课与课堂教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除此以外,还有以下突出的两点,值得肯定:
一、说课语言简洁、平实、表述准确,整个说课过程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特别是在说教学过程的时候,注意了说课语言的综合运用,即既有讲述语言,又有教学语言和朗读语言,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具有课堂教学的真实效果。如教学过程中的“导课”,“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一句是讲述语言,接下去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就变成了课堂教学语言。这种教学语言一直使用到这个环节的教学结束,才又改用“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根据……”这种讲述语言。可以说潘老师在说教学过程的时候,基本上全过程地恰当地综合使用了多种语言,这是相当突出的,它也充分说明潘老师具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说理是说课的重要标志。潘老师在说课中,不但理说得十分充分,而且很全面,他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说理,在说教法、学法时说理,在说教学依据时说理,在说导课时说理,在说课堂小结时说理,在说板书时说理。还有,潘老师说理的形式多样,有整段的集中说理,也有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三言两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特别是凡重要的教学行为,潘老师都注意说清理论依据,这更是小学语言说课的典型做法,是说课区别于备课和其他任何教研形式的显著标志。也正是由于潘老师在说课时突出说理,所以使得潘老师说的课更具有科学性和更令人折服。总之,潘老师说的课特色非常明显,如他不是简单地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是在详细分析单元训练重点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自然地把教学重、难点揭示出来;如他在陈述具体的教学过程前,先述说自己的总体教学思路以及为什么要如此处理教材的理由,从而为后续的教学过程预先作好了理论上的论证,也便于听者更深刻地了解他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必然性和科学性。当然,潘老师如倘能在第一部分说教材时,先说说全课的教学时间和重难点,在说第一课时再概括分析一下这个课时所涉及的教材,整个说课可能会更完美一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母的爱
- 小松鼠漂流记
- 宝贵的小黄帽
- 游杨公堤
- 我们班的“厉害”女生
- 水流
- 一次难忘的经历
- 我的“六一”(转载)
- 骄傲的小金鱼
- 家乡的西辽河
- 我的钢笔
- 给汶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 布画
- 喜欢的花
- 第一次摘葡萄
- 论西方文化中自我意识的隐喻表达
- 开启认识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一扇窗
- 英国文化外交的亮点
- 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较量
- 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
-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 中西方文化“吃”出来的异同
- 文昌文化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和研究
- 电影《七磅》的西方文化解读
- 浅谈“英国文化里更多的是男子气魄”
- 英国文化及英国公司治理文化解析
- 从电影名称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双刃效应研究
- 中西方文化的良性互渗
- 从“皇家戏院”看英国文化遗产保护
- 手法多样,形象鲜明──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
- 《愚公移山》阅读提示
- 《愚公移山》简析
- 怎样教《愚公移山》一课
- 《愚公移山》鉴赏
- 《愚公移山》素质教育新学案
- 《愚公移山》词类活用
- 《愚公移山》资料汇编
- 《愚公移山》有关资料
- 《愚公移山》问题探究
- 对命运宣战──《愚公移山》读后感
- 愚公形象新解
- 解读《愚公移山》
- 《愚公移山》的“对举”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