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速之客------大黄蜂
- 扫墓
- 日记一则
- 我的发明
- 我家乡的山
- 日记一则
- “救”小鸭
- 钓鱼
- 滑旱冰
- 挖野菜
- 今年第一场雨
- 小鸡死了
- 小鸭子
- 语文老师的女儿
- 日记三则
- 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1)班小学一年级工作计划--总体目
- 厦门英才学校高三毕业5月8日——6月8日工作计划
- “小洋钉”班工作计划
-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2)班工作计划
- 二3班工作计划
- 小学毕业班工作计划--愿孩子们学有所成,美梦成真
- 2003学年第二学期二(3)班小学二年级工作计划--总体目标
-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前工作计划
- 一 年 级 班 级 工 作 计 划
- 享受学习 展现自我--2005学年第一学期二(1)班工作计划
- 一(1)班第一学期班级计划
- 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班级工作活动计划
- 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1)班小学一年级工作计划--总体目
- 三(6) 班2005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 二3班工作计划
- 试析对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几点思考
- 浅析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 生态批评:文学现代性的深入
- 重读萧红:论漂泊者的生命体验与慷慨悲歌
- 新时期文学的粮食情结
- 试析《雨王汉德森》与贝娄的犹太文化意识
-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
- 米兰·昆德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叙事姿态的比较研究
- 浅谈理性的史诗——黑格尔与美国现代文学
- 简论英美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及其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
- 浅谈余光中诗歌的乡土意识
- 浅论在探究中学习理论
- 试析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策略
-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 存生的无奈与悲剧的结语
- 谜语追溯
- 《我最好的老师》相关资料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 作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杂谈
- 读《我最好的老师》有感
- 作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设置矛盾冲突,构建真实有效价值观──《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 作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作文:《我最好的老师》
- 读《我最好的老师》有感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 一切靠自己最好──《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案例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