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养鸟趣谈

养鸟趣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8

养鸟趣谈

在旧社会,养鸟是达官贵人的专利,普通老百姓因为忙于生计,根本没有那份闲情逸致来养鸟。

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鸟作为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也愈来愈受到离退休人员和普通老百姓的欢迎。现在长期居住在城市并在各种噪音包围中生活的人们,已经远离了大自然,很少享受到“处处闻啼鸟”的乐趣。前几年,我退休后,既不参加“麻将方城”大战,更不学邪教“法轮功”的那一套。我的业余生活,就养了几笼鸟,平时观其美丽的羽色,听其婉转的鸣唱,看其翩翩的舞姿,倒也令人心旷神怡,并为庭院增添了几份大自然的生机。每天清晨通过溜鸟,呼吸了新鲜空气,调节了精神状态,缓解了心理压力,达到了“鸟练唱、人健身”的目的。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了保护鸟类资源,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和狩猎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鸟类保护名单》。江苏省还确定每年的4月20日~26日为爱鸟周。可见党和政府对保护鸟类的重视。

鸟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亲密的朋友。据考古发现: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已将原鸡驯化为家鸡。现在我们饲养的鸡、鹅、鸭、鸽等各种家禽,就是我们祖先经过长期驯化鸟类而获得的成果。目前,天上飞的飞机、河海中航行的船只,以及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舞蹈,大都是受鸟类的启迪而发明创造的。

我与鸟友们常常讨论养鸟知识,得知有三种鸟的名字还大有来历呢!一是“沼泽山雀”,传统曾被御封为“三色六语鸟”。清朝年间,有一天乾隆在避暑山庄居住时,听到“沼泽山雀”美妙的鸣叫声,即命皇家乐队观形审音。当他们看清此鸟有黑、灰、白三种颜色,鸣叫时发出六种音调后,随报乾隆。乾隆听后很高兴,遂命该鸟“三色六语鸟”。此后,在京城被御封的“沼泽山雀”售价倍增,笼养之风盛行一时。二是“画眉”鸟,这是我国特有的鸟种,被誉为“林中歌唱家”,是国内外名贵的笼鸟。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出口的“画眉”数量达20多万只,为国家创汇作出了贡献。1991年在我国广州举办的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时,画眉“灵灵”就被选为大赛的吉祥物而倍受人们欢迎。“画眉”这个形象的鸟名,相传是我国古代佳人西施给取的。春秋时代,吴国被越国灭亡后,范蠡弃官与西施一起隐居到浙江德清县的蠡山中,过着男耕女织的自在生活。每天早晨,西施到溪水边浣纱时,总有一群黄褐色的鸟儿飞到她身傍不停地鸣唱,范蠡好奇地问西施:“这是什么鸟”?西施笑答:“你看,它们都有一双白色的眉毛,像是用眉笔画上去似的,我们就叫它‘画眉’吧!”。于是“画眉”这个鸟名世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三是“黄鹂”鸟,它以黄金色的羽毛为大自然增添了色彩。它的鸣声雄浑嘹亮,韵律多变,享有“黑管吹奏手”的美誉。我国古代诗人杜甫曾写下“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赞美诗句。传说在唐朝宫廷内曾养过此鸟,唐明皇看到此鸟一身金黄色的羽毛时,就为该鸟取名“金衣公子”。黄鹂也是我国的名鸟之一。

这些美丽而动人的传说,虽然我们无需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但作为鸟文化的一部分相互传播,使人听起来却津津有味。所以,鸟友们常聚在一起谈论的主题总离不开养鸟,而养鸟的故事也始终谈不完。

我在近三年的养鸟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养鸟确实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除夕
看望生病的同学
妈妈变"魔术"
参观新校园
下军棋
拍照
网络歌手演唱会
参观规划馆
双休日大扫除——拖地
小蚂蚁听故事
摘草莓
我的小房间
浓浓的父爱
成绩考差了
元宵灯谜
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个人总结
三下乡工作感言总结
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总结
大一生活总结
大学组织部长九月份工作总结
班长述职报告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大学暑假社会实践总结
2012年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工作总结
实习前个人准备工作总结
KTV工作总结怎么写
2012年体育委员工作总结
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实习前准备工作的总结
入职培训总结工作总结村官培训心得
2012年校本培训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创新分析与对策
宗族在村治权力分配与运行中的影响分析
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
当前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度瓶颈 
用民主法治为农村插上腾飞的双翅
关于深化乡镇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
国际乡村治理模式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善待农民家庭经营:培育市场主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大新亮点
租佃关系新论
从近世到近代,华北农村社会结合的变质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财政金融政策扶持三农的中外对比研究
《路旁的橡树》案例分析
森林保护管理
努力营造理想的课堂──《路旁的橡树》教后反思
《路旁的橡树》文本链接
绿色森林与地球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树木长寿秘密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人类的“母亲”
橡树的自述──读《路旁的橡树》后感
两名意大利人为保护古木住在树上
《路旁的橡树》语言积累
让课堂沐浴在人文的阳光里──评陈英老师执教的《路旁的橡树》
两棵树和一条路的“搏斗”
《路旁的橡树》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