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航天时代的序幕──科学探测
航天时代的序幕是与科学探测密切相关的。早在19世纪50年代,为了对地球南北极的气象、地磁和极光等重要的地球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奥匈帝国一个名叫魏普雷希特的海军少校建议各国政府和国际学会,规定在某一年内环绕南北两极圈设立一些观测台站,配合已有的观测台站进行观测记录。国际气象学会首先支持这个建议。1882年8月到1883年8月、1932年到11933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国际极年活动,主要是用无线电技术对高层大气、电离层、极光和日地关系进行研究。
1957年7月到1958年12月,各国第三次共同对地球南北两极、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带和中纬度地区,进行了全球性的联合观测。
要对全球进行观测,获得地球的完整形象,只有人造地球卫星才能做到。因此,前苏联和美国都计划在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1955年7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布他们正在进行发射卫星的准备工作。这便引发了前苏联和美国抢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激烈竞争,其实质包含着浓烈的军事色彩。
前苏联终于抢先了一步。1957年8月21日,前苏联洲际导弹飞行试验成功,造成了美国对前苏联的“导弹差距”。只要将洲际导弹的头部稍稍改造一下,就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因此,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首先发射成功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翱翔太空,不啻为一声春雷,震惊了各国的政界和科学界,特别是与前苏联一争高低的美国,更感到在“导弹差距”之后,又蒙受了‘空间差距”的耻辱,因而奋起直追,哪怕是小如“山药蛋”的卫星,也要争取早一日发射。
但是因为美国用于发射卫星的‘先锋”号火箭过不了关,到1958年2月1日,改用“丘比特”运载火箭才将“探险者1号”卫星送人太空。这颗卫星虽小,却发现了地球的辐射带,后来被命名为范·艾伦辐射带。1958年3月17日,“先锋”号火箭又将重1.5千克的“先锋1号”卫星送入轨道,这个“山药蛋”卫星不辱国际地球物理年的使命,它发现地球不是标准的球形,而略呈梨形。
我国科学家稳扎稳打,继苏美、英、法、日之后,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六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不仅质量比其他卫星要重得多,而且能播放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比只会哔哔叫的卫星要棋高一着。当然,我国的第一颗卫星,与各国的早期卫星一样,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妹妹
- 吃饺子
- 美丽的校园
- 老师家的花园
- 治好爸爸的坏脾气
- 快乐的元旦
- 仙人球
- 新年到了
- 我的爸爸
- 我的妹妹
- 我画的画
- 辛苦的老师和妈妈
- 童话故事
- 迷人的田野
- 我想拥有一只小狗
-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价值的实现——基于价值效益原则的思考
- 浅析增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效的策略研究
- 浅论从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的困惑看社会性别教育策略
- 浅谈关于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的思考
- 浅论公安院校文件检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 谈论从性别视角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浅议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 浅谈多元主义方法论之于创新中医药教育模式的探讨
- 浅议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教育发展
- 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高校师资管理的启示
- 关于加强本科建筑理论教育的思考
- 试论中医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 在教学与教改的道路上求索
-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教学
- 浅谈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问题探析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