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航天时代的序幕──科学探测
航天时代的序幕是与科学探测密切相关的。早在19世纪50年代,为了对地球南北极的气象、地磁和极光等重要的地球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奥匈帝国一个名叫魏普雷希特的海军少校建议各国政府和国际学会,规定在某一年内环绕南北两极圈设立一些观测台站,配合已有的观测台站进行观测记录。国际气象学会首先支持这个建议。1882年8月到1883年8月、1932年到11933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国际极年活动,主要是用无线电技术对高层大气、电离层、极光和日地关系进行研究。
1957年7月到1958年12月,各国第三次共同对地球南北两极、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带和中纬度地区,进行了全球性的联合观测。
要对全球进行观测,获得地球的完整形象,只有人造地球卫星才能做到。因此,前苏联和美国都计划在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1955年7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布他们正在进行发射卫星的准备工作。这便引发了前苏联和美国抢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激烈竞争,其实质包含着浓烈的军事色彩。
前苏联终于抢先了一步。1957年8月21日,前苏联洲际导弹飞行试验成功,造成了美国对前苏联的“导弹差距”。只要将洲际导弹的头部稍稍改造一下,就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因此,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首先发射成功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翱翔太空,不啻为一声春雷,震惊了各国的政界和科学界,特别是与前苏联一争高低的美国,更感到在“导弹差距”之后,又蒙受了‘空间差距”的耻辱,因而奋起直追,哪怕是小如“山药蛋”的卫星,也要争取早一日发射。
但是因为美国用于发射卫星的‘先锋”号火箭过不了关,到1958年2月1日,改用“丘比特”运载火箭才将“探险者1号”卫星送人太空。这颗卫星虽小,却发现了地球的辐射带,后来被命名为范·艾伦辐射带。1958年3月17日,“先锋”号火箭又将重1.5千克的“先锋1号”卫星送入轨道,这个“山药蛋”卫星不辱国际地球物理年的使命,它发现地球不是标准的球形,而略呈梨形。
我国科学家稳扎稳打,继苏美、英、法、日之后,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六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不仅质量比其他卫星要重得多,而且能播放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比只会哔哔叫的卫星要棋高一着。当然,我国的第一颗卫星,与各国的早期卫星一样,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时间都去哪了
- 因为选择不同
- 观察豆子
- 黄山导游词
- 养蚕
- 观察
- 我的蝈蝈将军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颐和园导游词
- 胜似亲人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可爱的小猫
- 再逢中秋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