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小问题 大收获──《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措手不及】
在上《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在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之后,让学生质疑问难。
生:老师,小鹿弟弟到底有没有见到玫瑰花呢?
边上几个学生(偷偷地笑):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肯定是见到了呗,它又没有受伤。虽然他们表现得很没有礼貌,但是,说实在的,这几个小朋友所说的正是我所想的。
师(不假思索地):小鹿弟弟又没有受伤,小朋友,你们说,他能看到玫瑰花吗?
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可以!
问题在我看来已经解决了,我正等着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生:既然它看到了,为什么却没有给哥哥说说玫瑰花长什么样?还要小黄莺、微风来说呢?
我的心“咯噔”地跳了一下,是啊!问得很有道理啊,怎么会这样呢?
这时,别的小朋友可能也觉得他说得在理,就纷纷议论开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顺势引导】
看此时的情景,再往下学是不可能的了,小朋友的心思现在都聚集在这个焦点上了,不如顺势引导。
于是,我就把这个“球”扔给了孩子们。
师:是啊,看似很简单的问题,认真想一想,并不简单哦!看来童元昊小朋友很会动脑筋,想得比我们都深。那么,你们觉得小鹿弟弟到底有没有看到过玫瑰花呢?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吗?
生:我觉得可能是小鹿弟弟忙着照顾哥哥,没时间来看玫瑰花吧。
生:我觉得小鹿弟弟是见过玫瑰花的,因为照顾哥哥也不会这么忙啊!
生:我也觉得小鹿弟弟是见过玫瑰花的。因为鹿哥哥没有问它玫瑰的事,所以鹿弟弟就没有说了。
生:鹿哥哥没有看到玫瑰花,小鹿弟弟已经很替它惋惜了。它怕自己说出玫瑰花盛开时的美丽样子,哥哥会更难过,所以就一直没有对哥哥说。
……
一时之间真是众说纷纭。
【理性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由于生活积累的不同,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节课中,我非常感激这位同学,是他的这个疑问让全班同学对于小鹿兄弟间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是他的这个疑问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让我感受到了仔细聆听学生心声的重要性。有时精彩就在那刹那间,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课堂当中那稍纵即逝的瞬间,让精彩的火花处处绽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生日礼物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游原山
- 尝试--种玉米
- 我帮妈妈做家务
- 漫游未来
- 游东营天鹅湖
- 游玉黛湖
- 文竹
- 种绿豆(续2)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试卷发下来后
- 妈妈的爱
- 我熟悉的一个人
- 我和小鱼和小鸟
- 法律的道路法学理论论文(1)
- 入出国许可问题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从宪政的视角看教育权力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特性法学理论论文(1)
-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权利,抑或法益?
- 论《德国民法典》中的代理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学理论论文(1)
- 审判的法治逻辑
- 培植法治的自我完善机制法学理论论文(1)
-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论“无财产即无人格”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宪政的宗教之维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强制力”观念的弱化
- 正义的内在与外在怀疑主义之间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词语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1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 《飞向蓝天的恐龙》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杂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三课时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语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5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5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