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2
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宵,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芒)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泼水节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年泼水节期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当地政府也利用这一优势,举办物资交流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人人都需要鼓励
- 《二泉映月》读后感
- 读《太阳花》有感
- 读《军犬黑子》有感
- 读《购买奇迹》有感
- 爱的定格
- 智慧眼睛
- 读《时文花雨》之《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
- 读《失败成就成功》有感
- 读《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感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 谢谢您,母亲
- 读《选择》有感
- 《地震中的父子》读后感
- 读《母亲的牵挂》有感
- 生育政策变迁的民意视角
- 财产保险实务中对格式合同的理解和应用
- 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 立体式问纪追责法官监督者再探监督新招
- “避罪天堂”能避罪吗?
- 旗委书记的名字叫“爱军”
- 明朝的申明亭制度是乡土司法吗?
- 阿炳的悲剧与《二泉映月》悲剧的艺术
- 让孩子在课堂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模式分析
- 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 论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
- 前往时间深处的孤旅
- 我国保险会计新准则的缺陷及改进建议
- 司法如何去行政化?
- 忆江南
-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
- 春雨
- 晨霜
- 孔雀东南飞
- 一棵小桃树
- 中国古诗
- 话说君子兰
- 灯下漫笔
- 五峰游记
- 钱塘湖春行
- 爱莲说
- 《诗经》三首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