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一首诵来一首唱──《古诗两首》教学思考
《望庐山瀑布》与《绝句》两首诗怎么教呢?我想了许久,最终为自己敲定个方法,那就是《望庐山瀑布》重在诵,《绝句》重在唱。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在我的印象中也是非常深刻的,而这种深刻不是诗的本身意义在我的头脑中深刻,而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对这首诗的特殊之好,改变了我的许多认识。因为读杨振宁博士的独特见解,我才明白了这类诗该怎么教,这类文章该引导学生怎么去学。杨振宁博士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这首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从美国回国到了许多地方讲学,结果游览了庐山,当他看到瀑布时,吟起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并说:“六七十年了,今天我才明白什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才终于明白了李白真的是诗仙。”难道杨振宁的想像力不好吗?不想肯定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抽象的文字与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事物、真实的具体事物,是有差距的,再美的图片,就是刚刚录制的电影、电视,也不可能展现那具体的世界。杨振宁看完庐山后,说的这段话很快就发表在有关报纸。我看到后,我想到了语文教学,想到这类课,老师们没有有着这种思维来教学着。这类诗老师真的不要把精力花费在理解上,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读到能诵,读到几十年后还能诵,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抽象的积淀、未来的感悟。我没有去过庐山,这首诗我也早就会背诵了,也许有一天我去过,那我才会有真正的感觉。
这类诗,老师也应该与孩子同学,孩子没有去过,好多老师也没有去过。但多年的听课,感觉好多老师没有向学生坦白过自己也没有去过,好像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向导,非常熟悉那里一样,其实这是一种教学理念缺失的反映。我想大家从杨振宁的说法中可以明白其理,可以为这类文章的教学找到新的方法。
《绝句》这首诗,没有多少难点。其实这首诗的教学与《望庐山瀑布》一样,但因为我会唱这首歌,所以,教学这首诗时,我会教学生唱这首诗的,引领他们反复唱的。我相信学生们一定非常喜欢唱这首诗,因为这首诗所谱的曲子非常美,能把作者的心情表现出来,能把那段特殊的美景表达出来。孩子们反复的唱唱,像上音乐课一样,平时预备铃响起,全班齐唱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别开生面的队活课
- 开学第一周
- 书店好热闹
- 我家有了宽带网
- 国王、乌鸦和小麻雀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双丰收
- 被人误解之后
- 未来的马
- 浏览院士广场
- 抽筋好难受
- 青岛的夏天
- 最近比较烦
- 中秋节
- 浅谈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 基于逻辑经验主义对命题的分析
- 关于孤独感及其测量工具简述
- 税收流失问题
-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关于我国税务会计的研究
- 我国现行产业税收政策的修改建议
- 浅析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处理
- 浅析企业税的收理财
- 涉外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改革的思考
- 论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
- 论生态伦理本体的反思与重构
- 试论政教分离方针及其意义
- 浅谈弗洛伊德“过失说”的心理背景探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五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 《狼牙山五壮士》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草船借箭》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太阳》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四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 《半截蜡烛》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二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