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0
换一种问法──《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后记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课堂上,学生读了课文后,我问:“课文中描写的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希望学生能讲到类似这样的答案:“我觉得这所学校很美丽。”“我觉得这所学校里的同学很快乐。” ……但现实和愿望总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可不一定会产生美感哦。
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我感觉那所学校有点古老。”她说得虽然有点偏,但还不算糟。接下来,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那个学校很差的。”我一愣,再请一个学生,他说的话让我一惊:“老师,那个学校很穷。”……不行,这样任由他们说下去,我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转,越转越远,还能回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吗?
我略一思索,换了一种问法:“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你们一定能发现这所民族小学是很吸引人的,看看这所民族小学好在哪儿呢?”──这下,学生们的思路没有像脱缰的野马了,他们说出了这样的感受:“民族小学的学生的服装很鲜艳。”“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植物,有绒球花和太阳花,还有凤尾竹。”“那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他们上课很专心。”……
不同的问法,不同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这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通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课堂是可以预设的,同时,课堂也是生成的灵动的多变的。许多时候,老师做不到先知先觉,学生也不可能亦步亦趋,时时处于被掌控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得精问得巧,即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广度,又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度。如果抛出问题后,学生打起了“擦边球”,甚至是“出界球”,教师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因为在这时候,“以不变应万变”之术是无效的。不妨换一种问法,想办法引导学生进入有效学习状态,去感受去体验课堂学习的充实与快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爸爸喝醉了
- 我的野蛮姐姐
- 妹妹的舌头
- 我的新同学
- 我们班的“波波”
- 我的野蛮姐姐
- 我家的玩具
- 爷爷笑了
- 我爱妈妈
- 锻练身体
- 同桌的你
- 调皮的表弟安安
- 我的梦想
- 我的同桌
- 奶奶的生日
- 对西安综合保税区业务模式研究
- 陆学方法散论
- 分析企业所得税的财务筹划
- 孔子
- 对我国征收汽车排污税的可行性探讨
- 对于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思考
- 对某企业通过合同的正确签订实现节税的案例分析
- 论“重玄”一词的佛教使用路向
- 梭罗与庄子的比较
- 狄尔泰与胡塞尔
- 即用见体再说——哲学和哲学史背景下的思考
- 人的观念再审理
- 世界统一宣言
- 项目管理理论在税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三星堆宗教内涵试探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片断赏析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案例及评析
- 《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课后思──《我们的民族小学》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解读
- 《我们的民族小学》案例反思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片段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后记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反思
- 想象的翅膀在长大──《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反思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杂谈
- 换一种问法──《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后记
- 《我们的民族小学》案例反思
- 利用有效方法 诱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