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0
儿童的感觉是最敏锐的──《灰雀》教学反思
儿童的感觉是最敏锐的
──《灰雀》教学反思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南韩小学 张秀英 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今天我上完了《灰雀》之后,我才感觉到这句话确实有道理。课前,我写了教案,虽然不是很严密,但是步骤也算清晰。今天上课时,在第一环节,学生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而且点出了文章的中心。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以前讲课文我一遍遍的启发,学生还总结不出来。这次却出乎我的意料。接下来,本应该按照学生的思路,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列宁喜欢灰雀。
可是,我却按照教案,要学生找小男孩回答的话语。这节课,我费了好多功夫也没完成教学任务,想要讲请的问题,也没有讲清楚。回到办公室,我思考原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它制约着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的思维创新,扼杀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我恍然大悟。经过思考后,我觉得下一节按照学生的思路走,不管教案怎么写了。
第二课时上的很顺利,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不感兴趣的课文,在学生情绪的感染下,竟让我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当讲到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学生们特别高兴,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可爱的小灰雀。我们一起体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很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发表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有的把自己放在了这一情境中,假设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当时会是什么感受呢?当讲到“小男孩低着头”时,我问:“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设想的答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心里感到惭愧。由于学生把自己放入了情境中,同样体会到了小男孩对小灰雀的喜爱。仇小羽站起来答道:“我觉得,小男孩除了惭愧以外,还舍不得小灰雀,但是小男孩选择了诚实。”她的回答使我很意外,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居然相到了这点。正是由于她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所以才能体会出别人体会不出来的感情。
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学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遗憾的是我们宁可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我们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儿童的感觉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的流露,他们才能设身处地的为主人公着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书 写作 music
- 母爱的力量
- 搬家
- 瑰丽绣亭
- 秋天.呢喃
- 七月的滋味
- 家乡的变化
- 到底是谁"盲"
- 大战苍蝇
- 心理遐想
- 下馆子啦
- “河东狮吼”和“九阴白骨爪”
- 地球的自我简介
- 下棋
- 卖火柴的小女孩(改编)
- 探析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问题研究
- 简析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意义
- 浅谈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强化“三个意识”
- 试论关于教育定量研究的三个问题的探讨
- 浅谈词汇习得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选择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 试析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三个转换”
- 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 浅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 罗贯中故里
-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吗
- 杰出的古典小说大家罗贯中
- 有关杨修
-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 杨修之死与中国历史潜规则
-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 诗宗曹操
- 从《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 关羽斩罗贯中
- 曹操诈病
- 曹操梦中杀人
- 从《杨修之死》看曹操的帝王之术
- 曹操杀人手段多
- 反读三国:罗贯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