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4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 施红梅 今天,师傅来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时,还是免不了紧张、激动。
《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自己较喜欢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通读全文,印象深刻,课前我认真做了备课,设计了教学方案。首先明确课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把“意义”两字放得很关键。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听得也很有味。
《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更对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的激发得到启发,故事也点出了一个精髓: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是啊,“思考”与“阅读”。记得自己孩堤时,全然不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机械的去上学和放学,对老师的害怕也远远大于父妈,那时就树立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特别亲切,角色中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我老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学生,今天我把小时候的迷惑问了我的学生:“父母为什么送你们上学?”面对这群三年级孩子的回答,让我既为之懈动又惊叹,内心深深的感慨。
脑海中不得不把自己童年时的坦然无知与他们进行比较,出生在八十年代初和出身在九十年代末这十几年时光里,令如今的孩子蒙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崇高向往,看到孩子们每天带着承重的包袱起早抹黑,作为他们的老师深深为之感动,但令我们为之愉悦的更是看到当今孩子的聪明、活泼、文明礼貌以及多才多艺。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老师看到的、想到的、要做的都很多很多,面对的压力也很大。有的孩子父母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为自己长大后工作做准备,而学校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事实。首先我们上学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这样,当我们离开学校时,我们能继续学习。一个懂得学习的人总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因为不管他何时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他都会教自己如何以最好的办法来做,因此,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语言、数学、地理等知识,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找准位置发扬自我
- 自我·他人
- 祝福是一种虚伪的常识
- 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
- 见证
- 如此常识
-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 说说我们90后
- 明星代言
- 见证
- 青山一道同风雨
- 知之·行之·思之
- 独一无二
- 我与故事
- 夜的最后一章
- 提高果园土壤蓄水量的几种方法
- 大田喷灌
- 实用节水灌溉技术
- 一种新型节水高产地下灌溉技术
- 橡胶坝工程技术
- 棉花膜下滴灌的选地及株行配置方式
- 膜下滴灌棉田技术
- 节水灌溉技术与机具
- 农业旱作节水技术
- 以土贮水 土中取水技术
- 蔬菜大棚的滴灌设备及维修
- 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 棉田节水灌溉技术
- 辐射井技术
- 葡萄灌水抓准“六期”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2
-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师语录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1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