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虽然几经反复备课和试讲,但今天的这堂课仍然上的不理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靠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通过本次参与新课程研讨课教学活动,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今后我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大胆实践,朝着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迈进,使自己锤炼成为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莲莲,知为谁生
-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获奖
- 我家乡的冬天
-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
- 我看克隆
- 扇子的文化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爱无限
- 我看克隆
- 我看克隆
- 我要克隆塞尚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盛开在人们心中的莲
- 江南可采莲
- 麦当劳与永和豆浆
- 园林设计走进深绿时代
- 城市景观规划
- 扬州园林的低桥之美
- 如何选好园林绿化树种
- 中国建筑的历史分析
- 健康的空间规划
- 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 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
- 交通规划“环评”搭建城市“骨架”
- 行道绿化设计
- 白杨礼赞—塞那维拉居住区环境设计
- 高档住宅区景观设计和施工探讨
- 景观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 冷季型草坪的养护管理
- 观赏草坪的早春管理
- 《可贵的沉默》 趣闻故事
-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七颗钻石》趣闻故事
- 《七颗钻石》重点问题探究
- 《七颗钻石》重点字词梳理
- 《七颗钻石》同步作文 红鞋
- 《七颗钻石》课后习题答案
- 《七颗钻石》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七颗钻石》重难点分析
- 《七颗钻石》美文欣赏 跳水
- 《七颗钻石》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 《七颗钻石》老师语录
- 《七颗钻石》优秀笔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