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了《赵州桥》这篇课文的前两节,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桥的?
生:作者是从赵州桥的长、宽和桥的结构来介绍桥的。赵州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
生:作者是从赵州桥的设计是世界建桥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来介绍桥的。因为这么长的桥没有桥墩,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复习不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知识,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运用文字投影片进行口头练习:
⑴ 赵州桥全部用( )砌成,下面( )桥墩,( )一个拱形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 )。
⑵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既减轻了( ),( ),又减轻了( ),( )。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全体学生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个填空内容,我们把“既减轻了”后面的内容和“又减轻了”后面的内容位置交换一下(用投影复片将上述两部分内容的位置交换一下)再读一读,想一想:意思变化了没有?
生:意思没有变,说明既……又……这两部分内容不分先后,先说哪一部分内容都可以。
〔使学生通过读的练习,从语言的实践中来体会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没有讲语法术语。在复习中渗透新知识。这里很巧妙地运用投影复片将“既……又……”后面内容的位置交换进行读的训练,恰到好处。)
二、继续讲读课文
师:赵州桥的这种设计是一个创举,这是桥的内在体现坚固。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的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要说桥的另一个特点:美观。
师:请大家默读这一节,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生:整个一节是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
师: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映出单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出图案中龙的自在的情景。)
生: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映出单片让学生欣赏并根据画面和文中的句子所描绘的内容,同桌进行演示,体会图案中龙的神态。)
生: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映出单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戏”字的含义。)
〔运用画面形象、生动的投影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文中有关句子,提出想象和演示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训练,体现了教师备课的精细。)
师:请同学看这一段内容。
(映出文字投影片,省略号中的内容为活动的薄膜复片。)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
师: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生:这里的冒号是起了提出下文的作用。
生:冒号后面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和所有的龙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师:说得很好!再请同学看课文中有的……有的……还有的……后面是什么标点?这些标点说明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边看投影边朗读。当读到“有的”“有的”“还有的”时,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这一内容。(教师利用复片,翻出描绘龙的句子让学生朗读。)
〔结合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既使学生了解赵州桥外表的建筑美,又使学生懂得在书面表达中如何正确使用标点。)
师: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
生: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小节,看看这一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齐读)
生:是按照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的。
〔在学生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文章结构教学,着眼于培养能力。)
师: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
生:这是为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生:这是在赞美我国历史遗产。因为这座桥是建筑在隋朝,离开今天已有1300多年了。这样古老的大桥,当今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学生了解了桥的坚固、美观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桥的美观和坚固?”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赞美了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样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体现了加强德育,渗透思想教育的做法,是可取的。)
(在本课结束前,教师播放了《赵州桥》的录像片。播放前,教师还提示同学在观片中注意哪些内容课文中已经写到了,哪些内容文中还没写到,要看得更仔细。特别要认真听片中的解说词,进一步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点评】
吴爱光老师积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材,能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出发,认真备课。擅长于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教学特点:
一、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取得显著效果
吴老师根据《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特点,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第二、三节。因此,在第二节教学设计中两次运用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突出了这座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接着在理解第三节时,又运用投影片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通过一幅幅单片的放映,使学生深刻领会赵州桥栏板图案之精美。
二、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使阅读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操作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了教学要求。
如吴老师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并贯穿在教学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化,有朗读、默读等,每次读都有明确要求。如通过读文字投影片,主要使学生从语言的实践中理解“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并以同样的方法,通过文字投影片朗读第三节中有关精美图案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分号的用处。
三、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在本课结束前,吴老师播放《赵州桥》的录像片,以加深印象,并提示学生注意录像片中的解说词,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通过教学,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了教育与感染。
总之,看了本课教学实录后,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对发展语言,发展认识,发展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最后悔的一件事
- 白菜兄弟历险记
- 架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桥______读《小抄写员》有感
- 我解脱游戏“魔”的苦
- 我与对手PK
- 成功的喜悦
- 白菜兄弟历险记(连载六)
- 我成功了
- 去外婆家
- 白菜兄弟历险记
- 白菜兄弟历险记(连载四)
- "贪玩'爸爸
- 白菜兄弟历险记(连载一)
- 白菜兄弟历险记(七)
- 革新出成果
- 小学六年级爱国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 初三2011年秋游活动方案
- 2011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
- 乒乓球比赛活动方案
-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方案
- 初中教师节活动方案
- 校团委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 公司五周年庆典活动方案
- 2011建队日活动方案
- 幼儿园2011年教师节系列活动方案
- 诚信教育月活动方案
- 高级中学第27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
- 国庆期间同学聚会活动方案
- 学校11.9消防日活动方案
- 小学庆祝元旦活动方案设计
- 浅议船舶留置权_经济法论文(1)
-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_经济法论文(1)
- 浅谈商品房预售的立法完善_经济法论文(1)
- 信用证交易独立于基础合同的仲裁条款_经济法论文(1)
- 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意义与作用 _经济法论文(1)
- 试论票据抗辩及其限制_经济法论文(1)
- 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的利益冲突 _经济法论文(1)
- 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原因及解决对策_经济法论文(1)
- 网络搜索引擎与帮助侵权_经济法论文(1)
- 反垄断法应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终极目的_经济法论文(1)
- 试论上市公司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问题_经济法论文(1)
- 后“物权法草案”时代的争议_经济法论文(1)
- 隐私权的经济分析_经济法论文(1)
- 信息不完全下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_经济法论文(1)
- 关于我国破产债权人问题的探讨 _经济法论文(1)
- 《落花生》教学设计2
- 《落花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2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
-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3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 《落花生》教学设计4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 《落花生》教学设计3
- 《珍珠鸟》教学设计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