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以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点品读为主,注重课前课后拓展,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出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其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如下:
【设计一】
一、预习与自学──读通课文
1、导言引入,揭示课题:
简要回顾《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谈话引入,欣赏了北国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再去浏览南海边的香港。提示课题。
2、自学课文,自主阅读:
⑴ 提出自学要求:
① 读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
② 根据“阅读提示”要求,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③ 读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⑵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辅导。
二、讨论与交流──读懂课文
1、分组讨论:
⑴ 讨论交流生字词意思的理解,识字的方法,难字的注意事项等;
⑵ 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课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⑶ 提出读不明白的地方,并进行讨论解决,互帮互学。
2、全班交流。
3、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从购物、美食和旅游三个方面,说说“为什么人们把她称为‘东方之珠’?”)。
三、朗读与背诵──读透课文
1、朗读课文:
⑴ 带着阅读感受(对香港的热爱),自由熟读课文。
⑵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练习、比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进行熟读成诵。
四、综合与拓展──读活课文
1、交流:和同学交流交流你知道的香港(课前可布置,搜集有关香港的图片、故事、文章、歌曲、摄影等;或者向去过香港的邻居、亲戚了解香港的情况等)。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特别是本课词汇非常丰富,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举世闻名、五颜六色、五湖四海等,要注意积累。
【设计二】
一、交流资料,知“东方之珠”之事
1、交流资料。课前布置查找资料,搜集有关香港的图片、故事、文章、歌曲、摄影等;或者向去过香港的邻居、亲戚了解香港的情况等。课始,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知道的有着香港的人、事、景、物等。
2、简介生平。学生如果知道不多,教师以“带领浏览香港的形式”播放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紹香港;如果学生知道得较详,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赏“东方之珠”之美
1、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导入新课。
⑵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2、自读悟,交流感受:
⑴ 自读自悟。提出自学要求:
① 读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
② 根据“阅读提示”要求,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③ 读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⑵ 小组交流:
①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② 简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重点说说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几件事情。
③ 你还知道了什么?
⑶ 汇报交流:
① 概括交流。引导概括出课文是从购物、美食和旅游三个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② 重点交流阅读感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些语段,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读这一语段的感受或想到些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从购物、美食和旅游三个方面,说说“为什么人们把她称为“东方之珠”,品赏东方之珠的美。注意边交流边引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着语段,读出喜爱、赞颂之情来)。
三、综合实践,传“东方之珠”之情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2、以“香港小朋友邀请”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注意引导学生联系香港的特点、优点来说说邀请来香港做什么,如游玩什么景点、品尝什么美食、购买什么物品等,抒发和传达我们热爱香港,香港欢迎我们的民族感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包水饺
- 陪老师家访
- 难忘的一节课
- 我的理想是当医生
- 划船
- 补鞋人(转载)
- 受委屈的一件事
- 送姐姐去火车站
- 奶奶的生日
- 再游故乡
- 一节有趣的课
- 记忆深处的母爱
- 一个难忘的夜晚
- 快乐野炊
- 劳动·幸福
- 浅论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水循环
- 具身认知研究综述的哲学分析
- 试论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与房价调控
- 浅析保障性住房供应对抑制房价的作用
- 考公务员热成本
- 浅议小城镇在金华
- 企业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的几点思考
-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 新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建设
- 浅析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及其影响的发挥策略
- 浅谈考公务员热成本
-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解读
-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 中日仁礼观的问题策略
-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误区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
- 《新型玻璃》习题精选
-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都是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材理解
- 《毛主席在花山》重难点学习指导
- 开放与解构的阅读教学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
- 文中巧设辩论,辩出爱的真谛──《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 注重积累 训练思维——《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让学生在吃中聊、聊中学——《落花生》一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