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走进春的世界──《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走进春的世界──《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走进春的世界──《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虽然作者不同,写作朝代与写作方式不同,但其主题却是一致的,即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抓住“春”这一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一、多方整合,营造浓浓春意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 “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二、抓住诗眼,巧设切入口

语文课程具有重感悟的特点。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其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教学时片面注重字词的讲解而忽略对全诗意境的感悟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在分步解读《咏柳》和《春日》时,我分别抓住了“裁”和 “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教学《咏柳》,以“为什么作者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切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阅读期待,并最终统领全诗的教学。《春日》一诗,重在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在怎样地寻找春天,他的心情如何?带领学生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一“裁”一“寻”,使两首诗互为注脚。

三、想象补白,丰富诗歌意蕴

古诗凝练含蓄。诗人往往用跳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教学中,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如教学《咏柳》时,让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在这儿,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无疑充实了诗句的内容,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二次整合时,让学生以“ 总是春”练习说话,同样达到了这一目的。

最后谈两点困惑:

1、字词理解与情感感悟氛围创设如何兼顾。

2、《春日》的教学太开放,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爱就有力量
新春对联赛
有趣的游戏
我和同桌
这个菜,可真不好买
体验两分钟
我是:将军"
防地震的房子
这就是我
智擒老鼠
我的小猫“蓝蓝”
“绿色卫士”在行动
我是一滴水
我完成了一次家庭作业-默写古诗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国际投资法的发展对国际法的影响(1)论文
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及它的社会价值
公共图书馆建立有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初探
船旗国法原则述评(1)论文
零散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试论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转型时期民族地方文献的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长春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关于规制垃圾信息的立法思考(1)论文
试论教师的文化养成
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研究(1)论文
关于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人
试论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
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开发
从资源共享看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恐龙的灭绝》教案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5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3
《草原》教学设计之一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看雪》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1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综合资料2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4
《坐井观天》综合资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