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3
《荷花》片断赏析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教《荷花》一课,课中有一教学环节颇耐人寻味,摘录下来与同仁们共赏。
【教学片段】
师:“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
(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
生:“挨”是靠近的意思;“挤”是(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的意思。它们都有靠的意思,但程度不同。
(其他学生均无异议)
师:“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一位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
(在学生指明的同时,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挨挨挤挤”的情景。
生1:超市里,人很多,你靠着他的肩,他贴着你的背,走动一步都挺费劲。
生2:笋竹节晚上,人们聚集江滨广场看演出,个个伸长脖子往前挤,可是总也看不见演员。
生3:巴溪市场鱼摊的水池中,鲤鱼、鲢鱼、草鱼多得很,它们你挤我,我撞你,想获得更大的空间,却总也做不到。
生4:夏天到了,奶奶家门前的一棵大树,树叶密密层层、挨挨挤挤把蓝天都有遮住了。
……
师:“挨挨挤挤”说明了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1:告诉我们荷叶很多,长得非常茂盛
生2:说明荷叶长得很有生机。
生3:还可以想像出荷花肯定也长得很美。
生4:我觉得大自然很伟大,能使荷叶长得这么多,这么美,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
师:谁愿把自己的这种体验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这个教例看似很平常、简单,却既轻松又自然,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但细细回顾,我发现这个环节的设计训练扎实,学生体验真实、自然流露。
【评价】
一、引导体验,层层深入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交流学习成果时,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说出来,通过交流,互相欣赏,这无论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
教师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先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知道“挨挨挤挤”是人或物多相互靠近的意思,这只是一种抽象的文感知;再引导回忆相似场景再现形象意思,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受词语意思,这是对词语的形象感知;最后谈见解,理性感悟意思,这是对词语理解的质的飞跃,使学生的词语理解经历了由抽象到形象,再到抽象的过程。然而这时学生已完全能驾驭词语,明白“挨挨挤挤”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思,在学习中真正感悟到了自然的神奇伟大。自然也就能用心去感受语言,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就是证明。这个学习、体验的过程,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搭建平台展现生命色彩的过程,是发表独特见解、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
二、词语教学,生是本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词语的教学方式,从强调“四会”调整为“会读、会写”,要求了解字词在语文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中表达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摈弃师本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支思考,想学生所想,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词语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挨挨挤挤”的教学已直奔学生的精神领域,而且经过了几个来回,深深唤起了学生对自然神奇力量的感受。学生的言语表达一旦进入精神层面,“挨挨挤挤”这个词在学生的心灵就鲜活起来了,精神和语言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智真正是为学生的身学习所考虑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开启每一个汉字传递给我们的巨大信息,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感悟、创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文本和学生的整体角度高屋建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本位的积极作用,启迪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产生各种联想,并兴趣盎然地参加语文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恩情无限,真诚回馈
- 记住自己
- 记住自己失败的时候
- 你还会浮躁吗
- 我眼中,你最美
- 疲惫和轻巧的脚步
- 彼岸
- 幸福的真谛
- 惊蛰
- 谁说不相容?
- 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 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 水
- 爱的脚步
- 活力四射的初三岁月
- 乡镇美食节策划方案
- 店庆活动策划方案
- 电视知识竞赛方案
- “未来之星”爱童行活动方案
- 职工运动会计划方案
- 劳动竞赛活动方案
- 关于郊区乡政府五年工作回顾与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 银行VIP客户联谊会活动策划案
- 名人演讲论坛活动方案策划
- 休闲会所开业庆典策划方案
- 选美大赛策划案
- 足浴场所开业策划方案
-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企划方案
- 环保购物袋推广方案
- 旅游商品开发大赛策划方案
- 民事间接强制执行适用原则研究(1)论文
- 对离婚法律制度的思考与建议(1)论文
-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 政府机构改革:目标、风险与建议
- 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 作为理由之治的法治(1)论文
- 差一步到萨尔茨堡
- 竞争法中的消费者标准(1)论文
-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创新
-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法治化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的判例(1)论文
- 否定的浪漫旅程──贝多芬与「英雄」
-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1)论文
- 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
-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3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1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3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 《称赞》教学设计2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1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 《风娃娃》教学设计1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