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在亲历中感受“生成”〗
在执教《寓言二则》时,我讲到《南辕北辙》的寓意,同学们读着揭示寓意的最后一段话,纷纷说:“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就越到达不了目的地。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学生回答得头头是道,我也正准备鸣金收兵。这时,一直都很调皮的小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手舞足蹈地说:“他肯定可以到的,因为地球是圆的。
肯定可以到的!”同学们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有的把目光转向了我,有的已轻声议论开了:“对啊,地球是圆的啊!”“可是如果绕地球一周的话,那该多麻烦啊!”“我觉得他到不了。”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再度读课文,然后辩一辩: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达楚国;《南辕北辙》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在后来的课堂上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讨论:有的说:“他是不能到的,因为即使地球是圆的,光凭一辆马车,绕地球一周是很难想象的。”有的说:“可能他到楚国本来就是为了游历整个世界呢!他要的是过程。
”还有的说:“古代寓言告诉古代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它的寓意发生了变化。《南辕北辙》在今天可以理解为舍近求远。”学生一个个变得能说会道,他们据理分析,句句都那么精彩。
我顺水推舟让学生以现代人的观念,改写《南辕北辙》,学生们兴致很高,当堂写出了极富创意的《南辕北辙当代篇》。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当发现与文本的对话中、与同学的交流中有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无法接受的看法时,便表达了出来,与同学老师交流。从而,课堂教学便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于《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在“地球是圆的”的理论得到充分证实以后,它的寓意确实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当课堂充分开放,充分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的不同认识时,课堂教学便具有了极大的生成空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24)
- 文明只差一步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 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 浅谈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 论文化广场设计
- 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 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 论安全玻璃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
- 生态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考
- 现浇楼板板角裂缝的分析及预防
- 怎样写施工方案?
- 屋面防水的施工质量控制
-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分析
- 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和试验
- 浅论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
- 《画家和牧童》 写作指导
-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 《画家和牧童》 教师语录
- 《画家和牧童》 重难点分析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2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1
- 《我为你骄傲》 教师语录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