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0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了《惊弓之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这堂课有不少得失之处。
先来谈谈收获。首先,今天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完全入境了,尽情地与文本展开了对话。当我向边飞边鸣的大雁采访时,“雁小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慢呢?”徐宁馨悲伤地说:“我上次被一支箭射中了,伤口还没有愈合,每扇动一下翅膀都痛彻心扉。”我深情的说:“是啊,怪不得你飞得如此缓慢!”“雁先生,你叫的声音为什么如此凄惨呢?”另一生:“因为我与同伴失散了,孤零零的,我多么需要同伴的帮助啊!”“我边飞边鸣,希望有同伴能听见,来帮帮我,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还是每人来帮我!”我适时评价:“此时,你又孤独,又害怕,多可怜啊!你还想什么呢?”“我担心着会不会又有一支箭射上来,这下我可要完了!”“下次再听到弦响,我可要快点飞高些!”学生完全把自己当作了大雁,想大雁之所想,悲大雁直所悲,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感悟,同时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在随后的理解更羸的两句话,用因果句练习说话时水到渠成。
教材在更羸的分析之后戛然而止,魏王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这成为了教材的留白之处,运用这个空白,让学生说说魏王可能还会说些什么。学生思考了片刻后,精彩的点评此起彼伏,纷纷借魏王之口谈出了自己的体会。“更羸,你真不愧是我们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你不但有精湛的射箭技术,还善于观察、分析。我要封你做大将军”(真是慧眼识英才)“更羸,你真是名不虚传啊!”(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更羸,你是我们魏国的骄傲!”……学生们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讲起来滔滔不绝。
其次,我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寻求答案。在为什么说是“嘣”置大雁于死地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更羸分析的一段话,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质疑把大雁吓下来的本领人人都有,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处的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层层深入,跌宕回环,一次又一次地设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在上课中,竟然由于紧张,时不时忘了下一个教学步骤,而不得不时时拿着教案上课,犹如那只惊弓之鸟,心理素质如此脆弱,是我课前所为料及的,致使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到全神倾听,适时作出恰当评价,更好地调控课堂。看来,还得多加锻炼,多上公开课。
其次,在课外拓展上,所选用的《战国策》中关于“惊弓之鸟”的片断,为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选用古文段落。由于学生看不懂,而效果低下。
此时,突然想起窦桂梅老师主题阅读的教学理念,何不由此生发,让学生收集成语,分层阅读呢?如:以弓箭为线索:《杯弓蛇影》、《一箭双雕》、《百发百中》、《箭在弦上》;以射箭能手为线索:《后羿射日》、《纪昌学射》、《百发百中》;以成语的出处为线索:《战国策-楚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兔子和刺猬
- 小鹿与小马
- 说说我自己
- 我
- 拇指姑娘新说
- 我的烦恼
- 新龟兔赛跑
- 炒鸡蛋
- 父爱
- 买本子
- 小河的自述
- 狐狸再骗老虎记
- 小金鱼的悄悄话
- 春雨沙沙地下
- 文静的小女孩
- 华硕新品将打传统文化牌
-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23)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判
-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 庄河人的端午节(外四篇)
- 在日本过端午节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论
- “刘涌案”拷问刑事司法(2)刑法论文(1)
- 印象端午节
- 传统文化对美术素质教育的影响
- 传统文化的养生观研究
- 实质竞合的科刑(2)刑法论文(1)
- 端午节与《端午节》邮票
- “人本位”的刑法观与吸毒行为定性分析(2)刑法论文(1)
- 家乡的端午节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二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花钟》教学实录
- 《七颗钻石》设计意图
- 《三个儿子》说课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其内在思想的?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说课设计
- 《荷花》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 《最大的“书”》教案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三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一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特色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