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7
《古诗两首》教学杂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预习时让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能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上课时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交流、汇报。如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做 PPT 的同学介绍时,既有庐山的地理方位图,又有各种图片,还有文字说明。这样让学生获得关于庐山的全方位的信息,调动各种感管,激发了阅读欲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人说:“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蛋炒饭”──如虎添翼〗
整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直观生活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变成“彩色、立体”而非黑白、平面的。同时,课堂也成为学生想象的天地,创造的源头,益智的场所,冶情的时空。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媒体信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给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它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多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更重要的是,它感染力强,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刺激记忆和应用。这就是所谓的“蛋炒饭”,可以事半功倍,课件的运用为新课程的实施插上翅膀。
如《题西林壁》这首诗,在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岭”、“峰”的直观现象,教师用课件出示两张图片,展示了庐山两种不同的现象:从正面看,它是一道峭拔的险峰;从侧面看,它是一堵逶迤的山岭。学生从画面具体形象的感受中,不仅明白了“岭”、“峰”两种不同的概念,而且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印象也不同。在讲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诗时,老师又适时出示一张图片,展示出诗的情景,创设了诗的意境:因为“我”置身于庐山中间,处在群山环抱之中,不能不受到它的限制和影响,看到的都是些片面的、局部的东西,因而对于它的整体、全貌,反而无法弄清楚。一张具体形象的图片,加深了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进而领悟了诗人所提出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的哲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买铅笔
- 狐狸和乌鸦后传
- 一块橡皮
- 我的恐龙世界
- 冬天到了
- 我的刨笔刀
- 我是一个小泡泡
- 水痘
- 动物过冬
- 我当上了小队长
- 一场没有结果的比赛
- 如果我当上了爸爸
- 炒西瓜皮
- 一对红灯笼
- 水妈妈的孩子
- 浅谈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
- 全生命周期成本中的产品成本设计思路分析(1)论文
- 打造我国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1)论文
- 审计师与管理者博弈下的审计独立性与审计质量
- 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1)论文
- 浅谈成本控制(1)论文
- 精益生产方式对JM公司成本管理的启示(1)论文
- 休闲房地产品牌塑造问题探讨(1)论文
- 公允价值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审计策略
-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 走科研兴校之路(1)论文
- 企业改制后资金管理方法的探讨(1)论文
- 农村市场体验营销策略初探(1)论文
- 浙江民营企业营销策略探讨(1)论文
- 项目采购管理中成本降低的认识-管理学论文
- 我国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分析-管理学论文
- 《散步》景物描写的诗意美
- 《散步》朗诵指导
- 《散步》人物描写
- 《散步》写作技法
- 《散步》学法指导
- 《散步》学法引导
- 《散步》的语言美
- 《散步》重难点突破
- 《散步》课文鉴赏──管中窥豹的点染美
- 《散步》字词综合运用
- 《散步》课文结构分析
- 《散步》课文简析
- 《散步》课文写作特色
- 23《散步》教学设计
- 《散步》课文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