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爬山虎的脚究竟怎样爬墙──《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与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属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年级片段训练选用的传统教材。
“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是小学中年级过渡期读写训练的关键项目。《爬山虎的脚》在教材中肩负着这一训练项目的首要任务。教学中一定要凭借课文使学生明白,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很神奇这个意思是怎样选择材料、安排顺序,又是怎样把每一个材料写清楚写具体的。才能使学生既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又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但是,课文中有关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一段描写,我在教学中感觉到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甚至产生误解。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起初我在备课时也有些发蒙,仅仅看这些文字描述,实在想像不出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墙的,因为爬山虎毕竟不是动物,而从“……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感觉它就像动物一样迈着步子往上爬。总觉不妥。于是就仔细琢磨本段中的第二句:“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一“直”一“弯”一“拉”使我情不自禁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臂,附在墙上做试验,这一试让我恍然顿悟,随着手指的变曲,胳膊便被自然带动向上升。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带动嫩茎爬墙的。我连续作了几个“直──弯──拉”的动作,感觉这就是动物在爬墙。于是,我的大脑中出现了电影里的慢镜头。植物的生长本来就是缓慢的,非生物研究者的长期守候,平常人是难以发现它的生长动态的。爬山虎的爬行和动物的爬行原理是一样的,差别只在于慢与快。琢磨来琢磨去,我就这样理解了叶老的那一段文字。
课堂上,我估计这一段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果不出所料,我引导学生在细读这段文字之后,想像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学生们直摇头。没办法,爬山虎是一种供观赏的植物,西北农村是很少种植的,孩子们即便是有人见过,也是偶尔入城从机关大院看到那满墙的叶子,并没有注意到它的脚,所以缺少认知条件。于是我用手臂在黑板上做了演示,学生也模仿着做,一双双皱起的眉头舒展了。显然他们也顿悟了,领会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直”一“弯”地将嫩茎“拉一把”的,我看见学生们的手在墙上、桌子上慢慢地连续“爬”着,神情兴奋,显然,学生的理解跟我一样:爬山虎的脚爬墙时跟动物爬行时相似。
幸亏这是一堂公开课,全校老师都来听。一下课,两位同事就来提意见,说爬山虎的脚不是像动物一样往上爬,而是爬一脚就牢牢地巴住墙,等长出新的脚然后再爬一下,每只脚只爬一下,便巴在墙上不动了。我很懊悔,责备自己没有提前去请教自然老师,犯了知识性的错误。我再次琢磨那一段文字,觉得如果补上一句就清楚了: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然后抽出新的茎,长出新的叶片新的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胜似亲人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观察
- 黄山导游词
- 因为选择不同
- 可爱的小猫
- 再逢中秋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时间都去哪了
- 观察豆子
- 颐和园导游词
- 我的蝈蝈将军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养蚕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