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研讨《长城》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课堂实录】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课堂观察教学研究活动,我有幸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长城》这一节课,我的观察内容是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以下是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师: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二、授新
1、齐读课题:
长城。
2、出示多媒体录像:
这两幅画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都是描绘长城的景象。
不同点:
观察点不同,第一幅画面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画面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所以观察到的景物就不同。
3、观察第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
生回答,师引导生观察和描述画面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再说说第二幅画面上有什么。
4、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画面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
回答:
第一自然段与画面一相对应,第二自然段与画面二相对应。
5、书中这两个自然段是怎样写长城的?
“远看长城,……”用比喻的手法,把长城比作蜿蜒盘旋的长龙,可以看出长城很长、气魄宏伟。
齐读。
“……”写了长城的构造,从什么地主可以看出长城高大坚固。
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此段,以学生上台在画面前解说的形式,弄懂长城的构造:垛子、瞭望口、射口。
对照图二说说长城的构造,尽量运用书中的语言,让学生尽可能深刻地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师对这两段进行写法上的引导: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先写了长城的整体景象,再局部描写长城。
6、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联想到了什么呢?读读下一段,批划你有感受的语句,多读几遍,再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读批划,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7、生汇报,师引导,适时结合课后第三题。
师注意训练学生抓重点句、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同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课外阅读;训练学生从内容情感及写法等多角度理解分析课文,读写结合;通过多种形式指导有感情朗读,训练学生通过读的形式理解体会并表达情感。
8、除了这些,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生展开想象,比如: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9、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小结
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了这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不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把这篇课文读一读,然后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师引导学生,不但从内容上、情感上谈,还应该注重写法上的收获。
【教学谈】
《长城》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十七课,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思路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即紧扣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和第四自然段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先让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再全班交流。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回到这两句话让学生再读一读,读一读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受,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众所周知,积极的情感是照亮学生全面发展的光源。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情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老师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和谐共振,学生才能入情入境,才能让他们走进文本,才能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最终深刻地体验情感,这时,最佳教育效果才会产生。在讲这一课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长城,对课文中的介绍只是一种浮于书本表面的了解,但是当教师在讲一二自然段,把介绍长城的录像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学生们立刻被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所吸引。长城上那条石与城砖的巨大,那烽火台的高大坚固,真实的镜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再阅读课文,学生就不会认为课文的文字是那么空洞、难以理解,而是想通过阅读与联想,去感受长城的雄伟以及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这时的情感体验也就水到渠成,达到了课堂情感体验的高潮。
听完这堂课,我的感受颇深。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教师比较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以感染学生为突破口,将学生自然地引向情感体验的高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以及对语文学科教育的反思,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体验重在情感的激发、心灵的感悟,它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上”。语文就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土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俱佳的文学作品,除了供学生学习和欣赏之外,又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教师只有牢牢把握这些课文的情感基调,注重情感的渗透才能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真情实感,并从中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设法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积极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因人、因文、因地制宜地创设课堂教学优美的意境,强烈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古诗三首
- 我爱我家
- 新村鱼乐池
- “老顽童”爷爷
- 日出
- 游戏光碟里的秘密
- 欢声笑语满校园
- 我们的校园
- 礼物搜索“战”
- 我是文明守法的小公民
- 世界冠军——刘翔
- 我敬佩诸葛亮
- 读书之快乐
- 一颗纯洁的心
- 和白色垃圾告别
- 对解决电子政务条块分割问题的几点设想(1)论文
- 浅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水池定律”(1)论文
- 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路
- 浅论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论文
- 我国造纸行业的涉税问题与现场审计方法
- 基于1141号审计准则透视科龙财务报表舞弊
- 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1)论文
- 中美舞弊审计准则异同研究
- 探讨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的现状问题(1)论文
-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及防范
- 探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1)论文
- 论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 财务舞弊与审计方法新探
- 探析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论文
- 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方法的简析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及反思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与反思
-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与评析
-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尊重选择 发展个性──《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与反思
-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 《荷叶圆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