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我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点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上做了一点尝试: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采用多种方式对“神态自若”“擎着利剑”“惟妙惟肖”等词语进行深敲细酌,逐一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教学中,我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三,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比如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分三方面来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是介绍了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的总面积19120平方米和坑内兵马俑总数近8000个;二是介绍了一号坑的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620平方米以及坑内兵马俑总数6000个左右;三是介绍了一号坑上面的主要设施和作者的观后感。因为条件所限而无法让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录像片段,所以仅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是很困难的。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用我们的教室、全校学生总人数作为参照对象。我先问学生我们的这间教室大吗?他们说挺大的。我又问他们我们学校学生多吗?他们说很多。接着我告诉学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个平方米,我们全校学生数大概在1000个左右,然后我让学生去计算一下三个俑坑的大小和一号坑大小分别相当于几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和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分别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几倍,他们计算出的结果是:三个俑坑大小相当于956间教室的大小,一号坑的大小相当于713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倍,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倍。看着自己算出的结果后学生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哇,三个俑坑竟然这么大啊!”“这么多兵马俑啊!”“果然规模宏大!”……
可见,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室、学校、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程软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我在这一节语文课堂上有机融合了数学内容,使学生的技能交叉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礼物
- 我是“福尔摩斯”迷
- 一只小鸟
- 一位老人
- 我的好"姐姐"
- 阳光童年,和谐校园
- 一张贺卡
- 一篇很欠扁的文章
- 两位阿婆
- 老柳树
- 小草的哭诉
- Class Trip to the zoo(去动物园)
- 好人都有好梦
- 快乐的时刻
- 主题班会——让爱成为永恒
- 商法的精神民法论文(1)
-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修正完善之我见民法论文(1)
-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三)民法论文(1)
- 占有与所有权源析
- 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几点思考民法论文(1)
- 人身关系”流变考(上)民法论文(1)
- 论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关系民法论文(1)
- 试论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执行民法论文(1)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问题研究民法论文(1)
- 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民法论文(1)
-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民法论文(1)
-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四)民法论文(1)
-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民法论文(1)
- 论日耳曼财产法团体主义特征民法论文(1)
- 婚前财产协议离我们有多远民法论文(1)
-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1
- 《开国大典》教案2
-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3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2
- 《狼牙山五壮士》
- 《开国大典》
- 《景阳冈》教学设计2
- 《鲸》教学设计 1
- 《金色的鱼钩》
- 《猴王出世》
- 《景阳冈》教学设计1
-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2
- 《鲸》教学设计
- 《猴王出世》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