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我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点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上做了一点尝试: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采用多种方式对“神态自若”“擎着利剑”“惟妙惟肖”等词语进行深敲细酌,逐一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教学中,我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三,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比如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分三方面来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是介绍了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的总面积19120平方米和坑内兵马俑总数近8000个;二是介绍了一号坑的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620平方米以及坑内兵马俑总数6000个左右;三是介绍了一号坑上面的主要设施和作者的观后感。因为条件所限而无法让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录像片段,所以仅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是很困难的。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用我们的教室、全校学生总人数作为参照对象。我先问学生我们的这间教室大吗?他们说挺大的。我又问他们我们学校学生多吗?他们说很多。接着我告诉学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个平方米,我们全校学生数大概在1000个左右,然后我让学生去计算一下三个俑坑的大小和一号坑大小分别相当于几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和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分别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几倍,他们计算出的结果是:三个俑坑大小相当于956间教室的大小,一号坑的大小相当于713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倍,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倍。看着自己算出的结果后学生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哇,三个俑坑竟然这么大啊!”“这么多兵马俑啊!”“果然规模宏大!”……
可见,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室、学校、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程软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我在这一节语文课堂上有机融合了数学内容,使学生的技能交叉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的金河
- 一件有意义的事
- 今天我下厨
- 《海洋朋友》观后感
- 角色体验
- 一件令我悔恨的事
- 中国国宝——大熊猫
- 未来的汽车
- 我的老家
- 舞蹈小公主——胡帼琛
- 胜似亲人
- 我最钦佩的人
- 走进大自然
- 不久以前,不久以后
- 鬼脸秀
- 节约能源倡议书
- 党委书记的党性分析材料
- 交通警言倡议书
- 市海洋与渔业局社会服务承诺书范文
- 关于节约能源的倡议书
- 市教育局服务承诺书范文
- 酒店会议服务承诺书范文
- 市审计局服务承诺书范文
- 节约能源的倡议
- 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
- 节约型校园倡议书
- 助残倡议书
- 旅行社旅游服务承诺书范文
- 国土环境资源局为民服务承诺书范文
- 文明施工承诺书
- 浅谈日语「し」类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研究
- 为人之目标,立党之根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报纸与戏曲关联的演进刍议
- 浅论称呼语超常规使用的顺应性
- 试论动词隐喻映射
-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分析及对策思考
- 如何塑造企业中的营销文化
- 浅议门、窗用PVC-U塑料异型材发展趋势
- 分析民族文学艺术中的民族性格
- 论解放思想
- 论探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相似点
- 民间武术的界定及现况探索
- 浅谈供电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措施
- 浅谈语篇分析方法比较
- 对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A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B
- 《万年牢》1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B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A
- 《巨人的花园》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B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A
- 《秦兵马俑》习题精选
- 《电脑住宅》2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B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A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B